北京日报客户端18小时前
采访专家:陈钟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元宇宙技术研究所所长
当你的“数字分身”行走在喧闹繁华的城市中心,街边是与真实世界相同的林立着的店铺。你推开一家商铺的门,虚拟店员热情地迎接你,并为你介绍产品;你试穿,然后购买。通过交互工具,“现实的你”也同步“经历”着这一切。这是游戏里的场景,还是将会存在于现实的“灵境”?
欢迎,来到元宇宙的世界!
元宇宙是什么?
在人工智能(AI)尚未爆火之时,“元宇宙”一词便已在全球掀起热潮。
2021年被视作元宇宙元年。随着“元宇宙第一股”Roblox正式在美国纽约上市,“元宇宙”迅速席卷全球科技圈。谷歌、苹果、微软、Facebook、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抢占元宇宙市场先机。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就在这一年,元宇宙从概念走向流行,并有了看得见的存在实体。然而,“元宇宙”的概念却并非新近提出。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首次在科幻小说《雪崩》中提出“元宇宙”一词。在小说中,他描绘出一个“虚拟实境(Metaverse)”,它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三维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平行。在现实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绝的人们可以通过各自的“数字分身”实现交友、娱乐和交易等功能。
而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迭代,元宇宙也在日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内涵与外延。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元宇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2021年发表的《深度关注 | 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一文中,将元宇宙称作基于互联网而生、与现实世界相互打通、平行存在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可以映射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它不是一家独大的封闭宇宙,而是由无数虚拟世界、数字内容组成的不断碰撞、膨胀的数字宇宙。
2022年9月13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给出“元宇宙”的解释:“元宇宙”英文对照名“Metaverse”,释义为“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
在陈钟看来,“元宇宙更像一个崭新的数字世界,以混合现实和数字技术为基础建模,会带来新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身份及相应的制度设计。”
元宇宙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关注元宇宙的人可能会有所感受,前几年爆火的元宇宙,最近似乎“销声匿迹”了。那么,元宇宙为何突然“不火”了?
“所谓的不火,只是目前我们还没看到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元宇宙产出,但这并不代表元宇宙的发展停滞不前。事实上,元宇宙在不断向前演进,经过迭代发展,最终会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陈钟表示。
关于元宇宙的发展阶段,第三方研究机构Gartner于2022年发布预测报告称,2026年,25%的人每天将至少在元宇宙中工作、购物、学习、社交或娱乐一小时;到2030年,元宇宙基本进入成熟期。
“元宇宙的发展同样遵循重大科技成果及科学技术经历25到30年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周期理论。”陈钟解释道。以互联网的发展周期为例,1969年,互联网实现了机器和机器通过网络相连接,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直到1994年,随着TCP/IP、WWW等协议的诞生,在互联网上共享信息的机制得以明确,互联网才迎来了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互联网“55岁”的时候,全球已有58%的人口(47亿)接入移动互联网1。
“所以,目前元宇宙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也逐渐在教育、医疗、应急等领域实现应用与落地。”陈钟补充道。
我国也从国家层面规划了元宇宙的发展蓝图。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从近景和远景两个层面对元宇宙的发展作出系统谋划。明确到2025年,在元宇宙技术、产业、应用和治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培育3-5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打造3-5个产业发展聚集区;在生活消费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长期看,打造成熟的工业元宇宙,建成泛在、通用、无感的元宇宙空间,推动实现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整体跃升。
作为前沿技术创新突破的重要阵地,我国学术界也进行了相关探索。陈钟所在的元宇宙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依托于北大的学术资源与教育资源,整合与AI相关的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方向,与底层算法优化相关的高性能计算方向,以及分布式网络方向,网络空间安全、区块链数字经济等方向,聚焦元宇宙的发展路径与未来方向研究。
“元宇宙的发展,这四个方向的技术缺一不可,依靠不同学科技术的交叉,才能实现对于未来元宇宙构建的想法。”陈钟表示。目前,研究所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并招收博士生、硕士研究生等。
元宇宙运行规则如何?
陈钟提到,人们更加强调和关注元宇宙会带来的新的制度体系。“元宇宙以去中心化的思想构建,同时拥有崭新的经济身份制度体系,将不再是Web2.0时代的信息互联网,而是过渡到Web3.0时代的价值互联网,其中,尤以数据权属问题存在明显区分。”陈钟介绍道。
我们可以通俗地将Web1.0、2.0、3.0之间的区别理解为,内容由谁创造、内容创作归属权属于谁、内容控制管理权属于谁,以及内容产生的利益属于谁。在Web2.0时代,内容由用户产生,但创作归属权、内容控制管理权及产生的利益归属于平台;到Web3.0时代,由用户产生的内容,创作归属权、内容控制管理权将属于用户,而利益分配则以协议方式实现,不再归属于几家大的平台,带来新的价值定义方式。
以Roblox为例,其当年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变革了传统游戏的开发与经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共同创作、共同收益”的互动平台。传统游戏公司的开发与经营需要经历启动运行,组建关卡策划、场景设计、角色设计等不同分工的团队,通过编程等技术手段实现游戏从想法到实践的落地,最后拿到牌照上线,并继续经营等阶段。而Roblox通过构建生态和运营平台,吸引玩家和开发者共同参与,并通过游戏内货币“Robux”实现商业化。
“一旦有一个想法,就可以在Roblox平台上开始构建。当最初的创意者不想再继续完成这一想法时,可以直接变现,将数据资产卖给愿意接手的人,继续进行创作。”陈钟解释道,“这就突破了以往一个游戏必须完整制作后才能变现的模式。”
陈钟进一步举例,比如在北京的青少年去南锣鼓巷走了一圈,通过手机进行了实景拍摄,将内容生成了元宇宙中骑行的一个场景。在上海的青少年想骑行北京南锣鼓巷的实景,便可以在元宇宙中,选择北京青少年的这一“数字资产”,资产被点击的次数越多,积分就越多,如果是付费使用,还可以变成实际的收入。
可将上述模式概括为元宇宙的创作者经济形态,其以数字原生为代表,是可以在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数字世界构建内容,从而产生价值的表现形态。元宇宙的另一种形态——工业元宇宙则是基于元宇宙的概念和技术,与工业制造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它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
“以智慧城市为例,通过对现实世界的道路、桥梁、楼房等进行建模,并将其映射至数字世界,从而进行参数、指标等的优化计算,最终再作用于现实世界。”陈钟进一步就工业元宇宙的表现形态解释道。
元宇宙加速走来
“其实元宇宙用于教育是目前最广泛的应用领域。”陈钟介绍。元宇宙会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呈现方式,把教和学的过程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提升与改善。
以元宇宙关键支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例,其兴起之时便积极拓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针对一些危险实验,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构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用在实际的系统中完成,而是通过虚拟仿真便能完成实验。此外,通过元宇宙的方式复现历史、探索宇宙等也十分常见,让这些难以触及的内容更加生动地呈现。
此外,元宇宙在运动健康等领域的应用也稳步推进。
“在北大的邱德拔体育馆,就能看到元宇宙的落地案例。”陈钟介绍道。体育馆内坐落着占地约300平方米的智慧健康驿站。据陈钟介绍,驿站目前已经汇集了骑行、划船、滑雪等七类项目。“结合驿站,我们学校的吴定锋老师开设了‘数字体育’课程,选课异常火爆。”
仅需一副VR眼镜,同学们就能瞬间“移动”到高山、雪场、河湖,在静态的运动器械中实现登山、骑行、滑雪等多元体验。当运动置身于趣味的游戏场景中,同学们在休闲娱乐中便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基于这一系统,我们可以畅想,在之后的竞技比赛中,在元宇宙中的同一个赛场,来自不同地区的选手可以“异地”开展同场竞技。
“从2026年起,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元宇宙应用走到大家身边。从教育、工作、购物到娱乐,基于现实需求进行元宇宙的探索会加速前进。”陈钟表示。“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快速发展,也将加速元宇宙当中的内容构建。”
目前,AI加速向大语言模型时代演进,AIGC技术不断丰富创新,不仅能够创作小说、写散文、作诗、作画,还能作曲、生成视频。在陈钟看来,各种富有想象力的创意未来都可以由AI辅助生成,且生成效率会极大提升。“可以给一个结论,AIGC会助力元宇宙应用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陈钟表示。
新的数字身份、新的应用场景、新的经济制度、新的运行规则,对元宇宙,你还有哪些期待?
来源:北京科技报
撰文:记者 贾朔荣
图片:除标注外,由AI生成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