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20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九期#
“食在江苏,味在淮扬”,江南的细腻不只在风景里,更在一碗一碟中。大煮干丝的鲜、蟹黄汤包的醇、扬州老鹅的香…… 六道名菜把 “清鲜平和、咸甜适中” 的淮扬味,炖进鸡汤里,包进面皮中,卤进老鹅里,让每个吃过的人都懂:江南的滋味,是藏在细节里的讲究。
一、大煮干丝:一碗汤里的 “鲜” 功夫
豆腐干切得细如发丝,配笋丝、鸡丝、火腿丝,在鸡汤里慢慢煨。
干丝要切得薄厚均匀,每一根都吸足鸡汤的鲜,却又保持自身的嫩。喝一口汤,鸡的醇、火腿的香、笋的清,全在嘴里散开;嚼一口干丝,软而不烂,鲜得不张扬。这道菜的妙,在于 “清而不淡”,看似简单,却把寻常食材的本味,熬成了江南的底色。来扬州的人,总要先喝这碗汤,才算真正踏进水乡的门。
二、蟹黄汤包:面皮里裹着 “金黄的鲜”
十道工序才能做出一只汤包,炒蟹油、制皮汤、擀面皮,每一步都藏着耐心。
蒸笼打开的瞬间,蟹黄香能飘出半条街。皮薄得像纸,捏着褶子轻轻提,里面是晃动的金黄汤汁。吃时得先咬个小口,吸一口汤 —— 蟹的鲜、肉的香、皮汤的浓,一下子涌出来,鲜得舌尖发麻。再蘸点醋,连皮带馅吃,面皮的软、馅料的嫩,混着醋的酸,层次多到像在嘴里唱戏。江南人爱吃这口,图的就是这份 “小心翼翼里的大满足”。
三、扬州老鹅:老卤里泡出的 “咸香”
够 “老” 的鹅才够味,炖得肉烂骨酥,再泡进陈年卤水里。
卤汁是关键,不知传了多少代,里面藏着八角、桂皮的香,却又不抢鹅肉的本味。切一盘老鹅,肥瘦相间,皮是琥珀色,肉里渗着卤汁的咸鲜。空口吃不觉得咸,配着啤酒或白粥,越嚼越香。夏天的扬州街头,随处可见卖老鹅的摊子,斩半只带回家,就着晚风吃,是水乡人最自在的晚饭。
四、跳文蛤:锅里 “跳” 出的 “海的鲜”
南通的文蛤被称作 “天下第一鲜”,快炒时在锅里蹦跳,因此得名 “跳文蛤”。
热油下锅,文蛤 “滋滋” 作响,开口的瞬间,鲜汁混着葱姜的香冒出来。肉质滑嫩,带着海水的清甜味,不用太多调料,生抽、胡椒粉就够。吃一口,像把大海的清爽嚼进了嘴里。江南靠海,却把海鲜做得不张扬,这道跳文蛤,就是水乡人对鲜味最直白的表达。
五、乾隆酥贡:芝麻香里的 “酥松”
宿迁的酥饼,芝麻裹着脆皮,咬一口能掉渣。
上等芝麻仁撒在面皮上,烤得金黄,酥到 “沾唇即碎”。热气腾腾时吃,芝麻的香、面皮的脆,混着里面的甜,像在嘴里开了场香氛派对。难怪古人写诗夸它 “一缕香酥出皂河”,这酥松里,藏着江南人对 “甜” 的克制 —— 甜得恰到好处,不腻,只留满口香。当作茶点,配杯绿茶,是水乡午后的惬意。
六、灌云豆丹:敢尝的人懂的 “独特鲜”
乍看像蚕,做成菜却成了 “碧玉”,肉质嫩得像豆腐。
炒或煮汤都鲜,尤其是做汤,汤汁奶白,豆丹肉滑溜溜的,喝一口,鲜得人直咂嘴。第一次见的人可能犯怵,但吃一口就会明白:这不是 “黑暗料理”,是水乡人从自然里找的美味。高蛋白的豆丹,炖在汤里,鲜得纯粹,像把田野的清新都熬了进去。敢尝这口的人,总能 get 到江南 “敢吃鲜” 的另一面。
来江苏吃菜,不用追网红店,街头巷尾的老店更地道。吃汤包别心急,小心烫嘴;老鹅要配卤汁,滋味才够;跳文蛤得现炒现吃,鲜度不等人。这些菜里,藏着江南的慢与细 —— 慢在老卤的传承,细在汤包的褶子。下次去江苏,照着这六道吃,准能懂水乡人常说的 “鲜”,到底是什么滋味。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