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客户端20小时前
柳江乡村新图景
7月29日,记者走进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鲁比村的双季葡萄种植基地,基地里的葡萄挂满枝头,品种涵盖巨峰、阳光玫瑰等。鲁比的葡萄不仅是舌尖的清甜馈赠,更是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从果园到产业:葡萄经济枝繁叶茂
始于1986年的零星试种,如今已扎根成3万亩核心产区,年产鲜果超4万吨,年产值突破5.2亿元,鲁比的葡萄早已成为支撑百姓致富的“摇钱树”。 “家里种了十几亩,一亩年产4000多斤,年收入稳稳过万,日子比葡萄还甜!”鲁比村种植户张喜干的笑容里满是满足。
科技赋能:品质与效益双提升
避雨棚有效抵御灾害,有机肥与精准疏果(巨峰亩产精控约1500公斤)等标准化技术全面应用。柳江区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唐丕良介绍:“我们每年都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提供全程技术辅导。像现在推广的双篱架改V型架技术,就是为了让葡萄园更便于管理、提升采光,最终提高果品品质。”
技术的持续升级保障了果品粒大饱满、甜度稳定,优质果地头价达8—13元/公斤,显著带动果农增收。
品牌强农:“国字号”加身,价值跃升
2009年“中华名果”、2015年全国金奖、2018年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再加上“绿色食品A级”认证,一张张“国字号”名片让“柳江鲁比葡萄”成了广西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市场竞争力与附加值节节攀升。
交通畅联:高效物流通达四方 高铁2小时覆盖广西主要城市,4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白莲机场通航23城,西江“黄金水道”2000吨级船舶直抵港澳,中欧班列更架起跨境桥梁——立体交通网让葡萄“走得远、卖得好”。 农文旅融合:乡村活力迸发 葡萄采摘季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带火“采摘经济”。而相邻的“网红村”科棉屯,正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乡村之美:斑驳墙面变身多彩画卷,“科棉之心”广场上传唱着村规民约编成的民谣,“议事亭”里打油茶的香气混着村民议事的家常话,乡风文明新貌扑面而来。“摘葡萄、逛科棉”成了新潮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路子,让乡村既宜居又宜业。
记者手记: 离开时,手里提着村民塞的鲁比葡萄,指尖还留着科棉屯油茶的余温。从果园里的科技范儿,到物流网的全球化,再到科棉屯墙绘里的乡土情,一颗葡萄串联起的,不仅是种植、加工、旅游的全产业链,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它让土地生金,让村庄焕彩,让每个村民的日子都透着奔头。这图景里,有果园的丰收,有科棉的新颜,更有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