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21小时前
我至今对“提前学习”四个字有点心理阴影。
不是因为我曾经被超前学习感动得热泪盈眶,而是小时候某个暑假的下午,天刚蒙蒙亮,别家孩子在背初中英语,我妈提着扫帚在我床头怒吼:“人家都学完初中课程了你还在做梦呢?”
我懵了,一度怀疑是不是穿越到别人的人生剧本,角色设定还是“邻居家的呆儿子”。
当时我不明白,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哪来的心思研究勾股定理?
可我妈的理论很硬核:“你不提前学,到时候怎么考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你还想上大学?不提前学就是自暴自弃!”
你看,这逻辑一环套一环,堪比刑侦剧的审问现场。
于是我在人生的前十二年,活得像个被追债的程序员,每天在“别人家孩子已经学完更高级的内容了”的惊恐中起床,在“你再这样就只能扫大街了”的恐吓中入睡。
说到底,学霸提前学习,是因为“战场不允许慢半拍”。
但真相呢?学霸真的是靠提前学习才赢的吗?提前学就能变聪明?
这事,咱们得掰开揉碎聊聊了。
一、鸡娃风气决定提前学习,而不是学霸体质
你如果走在北上广的街头,看见一堆小学生揣着高数课本像在等游戏厅开门,那别怀疑,他们不是提前准备上大学,是刚从补习班下来;而你如果在一个小县城问孩子“你学过奥数吗”,他们可能以为是奥特曼的兄弟。
重点来了,提前学习不是“学霸的标配”,而是“鸡娃的气味”。
在内卷浓度高的地方,“你不抢跑,你就等着被当垫脚石”。家长一边骂教育内卷,一边买奥数讲义,仿佛孩子不提前刷完初中内容,走进小学课堂都像cos“降维打击”。
就像我邻居家那位张姐,儿子上幼儿园小班,她就给安排了牛津英语三级、清北逻辑思维训练和拉丁文启蒙,甚至连古筝课都安排上了,理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后来小孩说:“妈妈,能不能让我也有个童年?”
她回了一句:“有,今天你不是还有20分钟放风时间吗?”
有一次,我在高铁上遇到一位家长,她一边喂孩子吃香蕉,一边给他讲元素周期表。我听得云里雾里,小孩倒挺淡定,还能一边啃香蕉一边复述氢到氖。
我正准备夸两句,这位家长瞥了我一眼:“他学得不快,已经比隔壁王老师家的孩子晚一个周期了。”
我一口橘子差点卡气管,隔壁王老师的娃,听说三岁会背四书五经,五岁会做微积分,六岁进了心理咨询室,说他“太早明白人生的无常”。
提前学的代价,不是成了天才,就是提前怀疑人生。
二、掐尖招生掐的是“投入”,不是“天赋”
很多人以为,重点学校靠提前学习挑的是聪明孩子。
其实挑的是谁家更能“忍”,谁家更愿意“拼”。在正常教学节奏下,很难识别真正聪明的娃,于是一些名校干脆拿“超纲题”来筛人,看谁提前学得多,谁题目刷得凶,谁家长更有执行力。
表面是考思维能力,本质是在比谁刷题多。
反正聪明的孩子你也测不准,那不如挑那些已经“卷”得风生水起的学生,至少他们家长有目标、有耐力、肯砸钱、会管控,是可以“控制变量”的人才培养环境。
你以为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其实是“筛选应试机器”。
朋友家孩子参加某重点中学的入学选拔,考完回来一脸懵,说:“妈妈,他们考了初三数学,我才小学毕业。”妈妈表情平静,说:“你不是去年暑假就学完了吗?”孩子低声回:“是啊,可我忘光了。”
她瞬间怒了:“忘了?你以为名校是来送温暖的?”孩子委屈道:“他们都背的是初中课本,我带的是拼音读物,我还以为这学校招的是有童心的天才。”
当天晚上,这娃默默把拼音挂图撕了,眼神中透出一种“人间清醒”的狠劲。
三、自驱力的提前学习,是能力的“溢出”
真正的学霸提前学习,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因为他们已经“闲得难受”。
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任务,是满足感,是掌控力,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他们对未知领域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刷题不是为了考高分,是因为“解题的快感像吃辣条一样上头”。
他们不是“计划内透支”,而是“计划外突破”。
学得快,是因为学得明白,提前学,是因为没东西可学了。这种人,你拦都拦不住,哪怕没报名补习班,他们自己都能把网上资源撸个底朝天,甚至觉得考试太慢影响效率。
认识一个学霸,他小学三年级自学完高中数学,还跑去找老师讨论费马大定理的美学问题。
老师满脸问号:“咱先把竖式乘法写整齐成不?”他不答,转身拿出一本微积分习题册:“老师,我觉得这个题设计得不合理,能不能换一套风格清奇的?”老师差点原地辞职。
这孩子学习完全靠自我燃烧,哪怕暑假旅游,都带着《物理奥林匹克全真模拟题》,一边看风景一边刷题,还说“风景太单调了,不如物理刺激”。
说到底,提前学,学得多,不如学得巧。
提前学习这事,不该一概而论。鸡娃式的超前,是战术型抢跑,靠压榨时间和金钱换来一时的领先,但后劲儿疲软;真正的提前学习,是能力水到渠成的自发反应,有的是积累的自然溢出,有的是探索的自主冲动。
所以家长们不必焦虑地问:“别人家孩子都提前学了,我该怎么办?”也不必像囤厕纸一样囤奥数书,硬把娃塞进抢跑班,逼他在盛夏七月学寒冬腊月的知识。
真要让孩子赢得更从容,不是比谁学得早,而是教会他怎么学、为什么学、为谁学。
到最后,不是看谁起点高,而是看谁还能走得久、走得明白。
说到底,提前学习,不如提前觉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