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11小时前
黄河借鉴‖舜孝故事传播的文化层次与地方表述(中)
二、江南宝卷的发现与辨析
笔者近十数年一直关注江南宝卷的传承情况,其间有三笔材料涉及舜孝故事,编号胪列于下:
A.2013年,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朱炳国先生在常州、无锡之间的洛社镇收购了一批民国时期的宝卷抄本,其中夹带了两份宝卷目录,都曾提及一种《舜哥宝卷》,可见此种宝卷在江南民间曾有流传,为《中国宝卷总目》所失载,可惜未见文本,不知其情节构成。
B.《中国民间宝卷文献集成·江苏无锡卷》第4册影印了一种民间抄本《舜哥宝卷》(见图1),情节完全属于“舜子变型”。但此抄本末页有这么几行字(见图2):
2002年十一月无锡杨桥朱文超敬抄,原稿由黄一鸣先生提供
后半部有所改动如墙上诗句为抄者所加文字上改动较多
可见,此本抄于2002年,虽然有更早的版本依据,但究竟早到什么时间?本抄本又经过了多少改动?均不得而知。况且文中有较多现代语词,所以,它究竟是民间一直流传,还是敦煌文书公布后的民间创编?一时无法判定。
图1 无锡《舜哥宝卷》抄本书影
图2 无锡《舜哥宝卷》抄本落款
C.《苏州戏曲博物馆藏宝卷提要》一书中,列出了一种民国元年的抄本《舜哥宝卷》,但其提要过于简略,无法判定是“史记型”还是“舜子变型”。笔者按图索骥查阅原件之后,发现是标准的“舜子变型”故事,而且跟无锡的《舜哥宝卷》极为相似。该宝卷封面、卷首、开卷偈中都无题名,但结卷偈中明确题写“舜哥宝卷宣完成”(见图3),可见其题名当为《舜哥宝卷》;该卷末页题署“民国元年桃月下旬五日行素堂张昌记抄”(见图4);全抄本上多钤有“张昌记”阴刻朱印,且文内时有“一般能”“仔望”(指望)等吴语印记。综上,我们可以确认它是抄于民国元年(1912)的吴地宝卷。
图3 苏州《舜哥宝卷》抄本书影
图4 苏州《舜哥宝卷》抄本落款
不止于此,笔者进一步发现,该抄本有两处错行,抄手都做了标记,举其一例(见图5):
显然,“西边廊里”必须紧接着“东边庵里”,调换后的语序才文通字顺,说明这一抄本必有底本依据而非自己造作,则《舜哥宝卷》的文本创编,必定早于民国元年。
出于后文的分析需要,这里先将此种宝卷的情节梗概予以详细介绍:
冀州城外姚家宅姚公,娶妻郁氏,三十无子女,积德行善多年后,夫人梦吞日而有孕,乃紫微星下凡。出生后取名舜哥,三年后又生一女取名华首。不幸亲娘去世,姚公续娶张氏女,带来一子七岁叫象儿,乃是八败退财星,三年就将姚家败落,姚公只好出门经商,折本后流落京城。晚娘在家待两儿天差地别。一年半后,有人传言其父流落京城,舜哥告诉晚娘,被晚娘毒打。舜父回来,晚娘告状,舜哥出于孝心不肯当面辩驳,反被舜父毒打。晚娘设计让舜哥种豆,象儿种瓜。给舜哥的是炒熟的种子,由于神灵护佑,豆成熟,瓜不熟。晚娘诬告舜哥偷东西,被舜父毒打。晚娘又叫舜哥和象儿分别种麦子,给舜哥的种子是炒熟的,此事惊动太白金星,象耕鸟耘,舜哥丰收。后娘与象儿焚廪,太白金星将舜救到佛堂;继而淘井,舜哥在井中淘出500金银,后落井下石,太白金星派金龙保护。象儿以为舜哥已死,却发现舜在床琴。舜哥被逼再次下井,由金龙提到西井,被王婆救出并资助其离家出走。城隍土地降灾,舜父刺瞎双眼。舜在亲娘坟前哭诉,由太白金星指点去历山,象耕鸟耘,三年大熟。太白金星又变化成客商告知冀州灾荒,姚公一家受苦,舜哥回乡粜米。象儿来买米,舜哥不受分文;又去一次照旧,更加怀疑是舜哥。舜父夜里做三个梦:枯枝再活、古镜重明、舜哥回家。第二天市上父子相认,舜哥舔父亲目使之复明,回家与妹妹相见,祭奠王婆,重回历山。
尧虽有九男二女,却要寻找贤人。百官知道舜的孝行,推荐到京城成为驸马。一年后舜哥思念父母,向尧诉说。尧让天下,舜即位后天下太平,差官回冀州祭奠亲娘和王婆,将父母一家带来京城享福。后娘贪心不足,说要将国家一分为二,给象儿一半。被神明听到后差遣雷公电母惩罚,后娘到海边为“野猪婆”,象儿为水蛇。舜哥得知后大哭,舜父反而解劝。后来野猪婆生八只小猪争奶吃而死,入铁围地狱;水蛇被人打死,入黑暗地狱。他俩托梦给姚公转告舜哥,舜哥为之设斋坛超荐。
图5 苏州《舜哥宝卷》抄本错行书影
由此反观B本即无锡的2002年抄本,两者的情节框架、细部描述、人际关系都基本相同,甚至有些词句都极为相似,如介绍舜弟象儿的几句文词:
B本:
名叫象傲年七岁,命中十败在其身。到得姚家三年后,败得姚家没半分
C本:
年方七岁多奸猾,命犯八败退财星。看看来到三年满,姚家败得勿成文。
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一,C本比较啰嗦重复,B本做了大量的精简工作,像舜哥和弟象一个种豆、一个种瓜的情节,B本就不像C本那样说是炒熟种子,以免跟后面各自种麦炒熟种子有所重复。其二,B本后半段改写了较多带有现代色彩的文句,比如“小年轻 做生意 皆有利润”之类。最重要的是第三点,B本分为上下卷,在舜哥离家出走处打断,并有过渡交代的偈子:
舜哥宝卷暂停宣,手拿元宝盖卷面。
元宝盖在卷面上,休息片刻再来宣。
可见此本是实际用于仪式宣诵的台本,抄手朱文超在末页毫不隐晦地说明自己有所改动,其改动的总体走向是简约化,这正符合世纪之交江南宣卷活动渐趋简化的整体形势。而他所据的底本,即由黄一鸣先生提供的原稿,应该与C本有更强的契合度。据此我们可以断言,《舜哥宝卷》在晚清民国时期曾广泛流传于江南吴语区,其文本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舜哥宝卷》跟笔者在广西、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文本具有极高的相似度。两者都是“舜子变型”的整体框架自不待言,便是那个同情于舜的妹妹,也都在其中有较多作为,这与“史记型”差别颇大。尤为显著的是,《舜子变》原文结尾时说遭受困厄的家人无论善恶都得到了福报或原谅,舜父复明、母亦聪慧、弟复能言,之后尧妻以二女,让位于舜,全家团聚幸福,这是典型的以德报怨的结局。但在东南沿海地区流传的所有故事,都在父子相认全家团圆之后,又多出一段后娘仍然想谋害于舜,最终恶贯满盈而遭雷劈的结局。有的文本在雷劈之后还不解恨,让她变成“山蜞、蚊子和蚂蝗”之类讨厌的害虫,以使人们永志不忘。这与敦煌《舜子变》的道德指向大异其趣,详见《流传变异》一文。
而江南的《舜哥宝卷》,正与东南地区的文本同一旨趣。舜哥将父母一家带来京城享福了,后娘还想分一半天下给象儿,于是雷公电母把后娘提到海边为“野猪婆”,象儿为水蛇。如此还不解恨,又说野猪婆被八只小猪害死而入铁围地狱;水蛇被人打死后入黑暗地狱。这样的惩罚性结局及其负载的感情色彩,说明民间文学的情感世界和价值标准多有相通,足以超越地域差异。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