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13小时前
翻开2025年8月的日历:今日农历闰六月初十。许多人对“闰六月”感到新鲜——这一年,夏天仿佛加长了,两个六月并肩而立。
闰月不是年年有,双六月里更是少见,而“双初十”的这一天,两个月的第十天,不偏不倚地重叠,显得格外讲究。这个时点,既未入秋,又将送走暑天,仿佛一年中的“第二次机遇”。在民间,许多讲究都落在“逢双为吉”,盼望日子如珍珠般圆满。这场时令的轮回,不光是天文上的奇景,更是一代代中国人心头的殷切祈愿。“闰六月初十”藏着许多说不尽的趣味与讲究,也藏着桌边那份时令的温柔。今天,我想和你唠唠这一天的故事,谈谈菜碗中的“十全十美”,也说说老祖宗的“宜与忌”,让日子长一分滋味,短一分遗憾。
闰月的身世,源远流长。农历以月亮圆缺来排定时序,十二个月总有一点追不上太阳步伐,于是每隔几年便添一“闰”月,把日子补齐。这一插曲,看似小巧,却是智慧与生活的对话——农事有了调剂,节气更与时宜。古人称闰月为“福月”、“福添”,意即天地赐福,吉庆常在。
而今年恰逢闰六月,铺排在盛夏与初秋之间,可谓“夏尽秋来,过渡有余”。民谚有云:“闰月双初十,十全又十美。”其实这句老话背后,有着关于“十”的偏爱。“十”在中国人心中,是圆满、充盈的数字。正如陶渊明笔下“人生行乐耳,何用苦营为。饮酒十千,自可散我忧”,一口饮尽,心事归零。史书里也有记载,古代一些民间集市,往往在初十、二十、三十开市,寓意财气、喜气“十成十满”。
你可知道,清代宫中在闰月也有加“福宴”的讲法,御膳房会酌情添置新鲜果品,以示不负“闰月多福”。民间则有“闰月种豆,福寿无忧”的词儿,家家还特意给瓜果留“后路”——让土地的厚意与来年的希望悄然延续。
此刻,最适合说一段诗。宋人杨万里曾写道:“小暑已过闰六月,田野烟云共一时。”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于眼下食物与时光的宽慰和珍惜。
三道“十全十美”的家常菜:吉庆、清新、好味道
双月的初十,说起盘中菜肴自然不能少了讲头。讲究日子圆满,桌上也要凑成“十全十美”的气象。民间流传几样闰月不可错过的地道食物。
十全蔬菜羹
说是“十全十美”,家里人往往会做一锅“十样蔬菜羹”。其实不用严格拼十样,随手选些新鲜蔬菜,比方青菜、胡萝卜、豆腐、香菇、玉米、番茄、丝瓜、豌豆、笋、土豆。洗净切丁,锅中下清水,蔬菜一同入锅,煮沸后加盐调味,最后洒些葱花。入口清爽,融化了仲夏的燥热,也寄托着日子多姿多彩、圆满无遗。
双色发糕
老南京、苏南一带,闰月里家家会蒸发糕,有些还分双色,一半白米一半红枣,寓意红红火火、日子两全。做法极简:糯米粉加温水和成糊,拌进适量白糖,装入模具后一半铺上红枣、葡萄干,蒸二十分钟即可。稍凉后切块,一口蒸气带着甜糯,老人爱用发糕招待亲友,愿岁月一起“发发发”。
时令鲜果拼盘
双六月果蔬正丰,桃子、李子、西瓜纷纷下市,葡萄、梨子开始上桌。闰月讲究新鲜、丰盛,将不同水果切块满满一盘,象征家人和睦、色彩斑斓。若家有年幼孩子,祖辈还会带孩子砸西瓜,寓意“开花结果”。有人讲:“水果入口,心情解暑”,这是时令食物的温柔所在。
蚕豆烧肉
有些地方讲究闰月进补,蚕豆正当季,炒肉一起烧,滋味浓而清新。只需猪肉切块焯水,蒜爆香后添肉翻炒,加适量生抽、黄酒,再下蚕豆小火炖熟。豆香肉酥,配饭恰到好处。其实就是用当季材料,把生活熬得软软糯糯、盐淡适口。
岁月多以平淡为基,偶有闰月,仿佛老天爷也给生活开了个“彩蛋”。今日闰六月初十,纵然不免烟火、琐碎,却也映照出中国人独有的相守与团圆。桌上的一碗羹、一块发糕,都是老祖宗讲“圆满”的方式;三吃二不做,既是风俗,也是日常。等到落日余辉斜照窗前,有道温热的家常羹,有些嘘寒问暖,有点人情脉脉,这才是时令最大的不平凡。
其实,日子要的不是“十全十美”的无憾,而是学会在不完美中快乐生活。有时多一个闰月,就是多一份宽容和温柔。愿我们都能用一餐饭、一句祝福,留住岁月的软意。
闰月是宇宙的温柔,岁月是餐桌的诗意。“每日一餐,都是在岁月里添盏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