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黄河借鉴‖ 《汉书·地理志》水道里程蠡测 :兼论汉代的水道交通(引言)
《汉书·地理志》记录了百余条水道里程,这些里程数字是实际测量的结果,统计精确度较高。受测量条件限制,汉代测量水道里程需要依托航道、堤岸、河谷等交通道路进行,《汉志》中记录的里程数字是水道作为交通通道的河段里程,并不是水道完整的流程。利用《汉志》水道里程的统计结果,可以构建出汉代以江、河、淮、郁等大河为主干彼此连通、延展的水道交通网络。通过定量研究,可揭示汉代水道交通能力南方优于北方的基本特征,以及河水水系、淮济水系、江水水系、郁水水系不同的水道交通模式。
《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是中国第一部正史地理志,体例上对后世各类地理书编纂有开创之功,内容上也保留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谭其骧誉之:“不仅是正史地理志中最早的一部,并且也是最好的一部。”[1]水道是《汉志》记载的一项重要内容,《汉志》在各政区名目下共记载四百余条大小水道的信息,为后世了解当时的河流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值得留意的是,《汉志》除记录水道源流外,还载有百余条水道的里程,此类记载未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附篇、《说文解字·水部》、《水经》等时代相近的以水道为主要记述对象的文献,也不见于后世各类地理志,甚至以全面记录水道情况著称的《水经注》中也没有这样系统的记录,因而有其独特价值。
宋代以来,在进行《汉志》文本校勘和水道比定的过程中,里程数字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有的研究通过对比水道实际流程判断《汉志》所载里程数字可能存在文字脱漏、讹误情况。例如,《汉志》载若水(今雅砻江)“行千六百里”,远短于今雅砻江的实际流程,宋人刘奉世认为这一里程数字有误[3];又载绳水(今金沙江)“行千四百里”,亦短于今金沙江实际流程,清人吕吴调阳认为当作“行二千四百里”[4];又载治水(今祊河)“行九百四十里”,但今祊河流程不足此数,因此清人钱坫怀疑其文本存在错讹[5]。还有一部分研究以里程数字为依据判定《汉志》水道与当今河流的对应关系。例如,清人陈澧根据《汉志》所载泉街水“行五百二十里”判断泉街水指今嘉陵江正源[6];熊会贞根据《汉志》大涉水“行八百四十里”推测大涉水“唯今之赤水河始足以当之”[7];方国瑜将《汉志》涂水比定为今牛栏江,孙水比定为今安宁河,均参考了里程数字[8]。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