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在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中,对群体心理有着犀利且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往往会失去自我,变得盲目、冲动且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一理论放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中,有着极为贴切的映射 —— 那些总跟风的孩子,正一步步踏入 “平庸的大多数” 的陷阱,而这一现象,早已被《乌合之众》精准预言。
漫步在校园里,课间休息时,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个同学带了一款新奇的文具,不出几天,全班同学几乎人手一份;若有学生迷上了某款游戏,瞬间便会在班级里掀起一股游戏热潮,大家课间讨论的话题、课后的娱乐活动,都围绕着这款游戏展开。再比如,当社交媒体上某种穿搭风格走红,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家长购买同款服饰,全然不顾是否适合自己。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跟风行为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成长隐患。
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跟风是为了寻求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他们的认知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能被群体接纳,不被孤立。然而,这种盲目的跟风却让他们逐渐丢失了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的机会。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群体中的个人才智被削弱,个性被同质化,无意识的品质占据上风。当孩子一味跟风时,便是在重复他人的选择与行为,放弃了对自身兴趣、优势的挖掘。长此以往,他们难以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只能随波逐流,选择那些被大众认可却未必适合自己的道路。
以兴趣培养为例,有的孩子原本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展现出一定天赋,可当身边的同学都热衷于参加编程培训班时,在跟风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也放弃了绘画,投身编程学习。但由于缺乏内在动力,学习过程痛苦不堪,最终既没有在编程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又荒废了绘画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上,这类习惯跟风的孩子,往往会聚焦于热门行业,看到金融行业薪资高,便一窝蜂地选择金融专业;听闻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好,又纷纷报考计算机相关专业,却未曾深入思考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是否与之匹配。进入职场后,一旦行业发展遇冷,他们便会陷入迷茫与困境,因为他们从未真正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过规划,只是在追随大众的脚步。
反观那些能够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的孩子,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比如,有的孩子热爱文学创作,即便身边同学都热衷于体育活动,他依然坚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练习写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最终,凭借在写作方面的专长,在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为自己的升学增添优势,甚至在未来将写作发展为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孩子沦为跟风的牺牲品,帮助他们摆脱 “平庸的大多数” 的命运呢?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例如,在讨论一部电影时,可以问问孩子对电影情节、人物的看法,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让孩子学会思考和表达。其次,要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通过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如艺术展览、科学实验、体育比赛等,观察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发现他们真正热爱且擅长的事情,并给予支持和培养。当孩子有了明确的兴趣方向,便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深入学习,不再轻易被外界的潮流所左右。此外,还需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群体行为,让他们明白,融入群体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自我,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与他人和谐相处,才是健康的社交方式。
《乌合之众》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总跟风孩子的成长困境。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打破跟风的枷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个性,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凭借自身的实力与智慧,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而不是淹没在 “平庸的大多数” 的洪流之中。#创作挑战赛九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