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客户端2小时前
8月5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并揭晓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山东共有6区入选,分别是济南市历下区、临沂市兰山区、青岛市市南区、济南市历城区、青岛市崂山区、烟台市芝罘区,入选数量与2024年持平。
据悉,“十四五”期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中国城区经济总量稳健增长,2020—2024年,中国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由45.2万亿元增长到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千亿城区”数量持续扩容,2020—2024年中国“千亿城区”从111个增至171个。中国城区创新势能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共有299764家企业位于城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8424家企业位于城区。截至“十四五”末期,中国城区投资平均增速触底回升,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数量持续攀升,城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主力军”作用愈发凸显。面向“十五五”,中国城区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望“十五五”,中国城区发展呈现出六大新趋势。创新驱动模式将从技术追赶向原创引领跃迁,原创策源能力将显著增强,城区创新载体将向“融合共生型”生态升级,城区主导产业与前沿科技双向赋能的模式将走向成熟;产业升级方向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链高端精进,产业硬科技产品将在城区加速集聚,都市型先进制造与“工业上楼”模式成为新常态;城区空间将从单点发展向网络化协同结构进阶,协同发展将更加强化,城区内“多中心、组团化”发展与功能融合更加深化;城区绿色发展路径将从减排约束向零碳产业快速蜕变,城区建设将从被动节能迈向主动产能与智慧用能;城区开放合作将从外贸依赖向规则主导转换,产业品牌化加速推进,城区将成为内外贸一体化的枢纽和节点;城区发展共享方式从基础保障向品质生活升华,全龄友好与包容性设计将成为城区更新的重点。
研究延续“双门槛”评价原则,即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采用23个指标构建的城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经济资源和社会效益在百强区中的集聚态势愈加明显,2025年百强区用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6.7%的GDP;百强区不平衡分布格局相对复杂,“东—西”不平衡格局略有缓解,“南—北”不平衡格局仍较为明显;“千亿城区”加速扩容,“一千亿”“两千亿”“三千亿”城区分别增至171个、45个和22个。
研究认为,“十五五”期间部分城区有望成为新的领跑者。百强之外,也有部分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较好,如苏州市相城区、淮安市淮安区、武汉市硚口区、郑州市二七区、南昌市红谷滩区、厦门市翔安区、福州市长乐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贵阳市南明区、昆明市西山区等,这些城区正处于高质量跃升发展期,在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等方面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有较大可能成为冲刺百强区的下一个领跑者。
此前,赛迪顾问发布了2025百强县榜单,山东共有12地入选,分别是:龙口市、胶州市、荣成市、滕州市、寿光市、邹城市、招远市、诸城市、平度市、青州市、广饶县、莱州市。
(大众新闻记者 刘兵 李子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