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充电真快,一杯茶的时间就能出发!”8月4日,在亳州市谯城区魏武广场新投用的超充示范站,车主刘其体验后赞不绝口。
充电棚顶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高耸的风机迎风转动,12台直流快充及峰值功率600千瓦的全液冷超充终端高效运转……作为因各种原因而闲置多年的500多平方米城市“边角料”,如今被谯城区精心打造为“风光储充检驿”一体化智慧能源“样板间”。
作为皖北首个同类集成项目,该示范站全液冷超充可实现“10分钟续航200公里以上”;充电桩内置模块可为车辆电池自动“体检”;V2G(车网互动)技术更让新能源车化身“移动充电宝”,在高峰时段向电网反向售电获益。
“示范站电量自发自用,富余的存入储能电柜。”亳州市谯城区交通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邢浩宇介绍,站内3台总容量233千瓦时的储能柜,能在用电高峰释放约700千瓦时电能,保障稳定运行。
该示范站是谯城区“政府引导、企业投资运营”模式盘活闲置地块的成功实践,自7月初投运以来,已发电超4000千瓦时,预计全年可产生5.5万千瓦时清洁能源,生态效益约等于在市中心种下3000棵树。邢浩宇透露,同样利用城区边角地块建设的幸福桥超充示范站预计年底完工,将与魏武广场站形成“南北呼应”的便民充电网络,持续产出清洁能源
因地制宜建设智慧充电站,正成为亳州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注脚。亳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风、光、地热资源丰富,正聚力建设全国多能互补融合创新先导区。今年1-6月,全市新能源发电量达5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8%,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高达85.1%,两项指标分列全省第2和第1位。
入选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以来,亳州市通过节能改造、结构优化、循环经济等多措并举,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实现了环境提升、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多赢,为全国探索了可复制推广的“亳州经验”。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