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16小时前
酷暑之下,各类清凉降温产品迎来销售旺季,市面上出现了宣称“瞬间结冰”“持续降温90天”的冷感喷雾,以及降温挂件、冰巾等五花八门的“清凉神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产品不仅功效与宣传不符,还可能引发过敏等问题;更有部分产品因含易燃易爆成分,在地铁安检时就被拦截了。
“清凉神器”热销
在王府井步行街、南锣鼓巷等商圈周边的零售商店内,冷感喷雾、冰凉贴、便携小风扇、冰巾等清凉降温产品被摆在店铺内最显眼的展台上。“冷感喷雾卖得特别快,就剩货架上这几瓶了。”一位店员边整理货架边说,近段时间不少清凉降温产品频频出现售罄情况,其中冰凉贴和冰巾卖得最好,不少顾客都是几包几包地购买。
电商平台上的销售同样火爆。搜索“清凉神器”关键词,降温冰巾、降温挂件、“降温魔盒”等各类产品多达数百款。其中,一款标注“降温3℃持续3小时”的降温冰巾,销量已突破5万单;宣称“室内降温黑科技”的降温挂件,单个链接销量已超5000件;主打“全屋速凉,空调不用开”的“降温魔盒”,销量达9000多件。
功效大打折扣
这些“神器”真能实现宣传中的降温效果吗?多位消费者反馈“体验翻车”。王先生花32元购买了一款“凉感降温挂件”,商家在产品详情页宣称“一挂即用,60立方米大范围降温,持续降温90天”,可实际拆开后里面仅有一块蓝色膏体。“挂在3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一点淡淡的香味,完全没感觉到凉,这就是妥妥的智商税。”王先生无奈地说。而在宣传类似功效的降温挂件、“降温魔盒”等产品的评价区,诸如此类的吐槽更是比比皆是。
蒋女士购买的是一款降温冰巾,其成分表标注含去离子水、乳酸薄荷酯、薄荷脑等成分,商家宣称可“持续降温3小时”。“这其实就是带薄荷味的湿巾,靠薄荷脑让皮肤产生凉感错觉,实际体温根本没降。”蒋女士吐槽道。更让她不满的是,这款冰巾佩戴不到一小时就完全干透,自己颈部的皮肤还出现了火辣辣的过敏反应;冰巾上的彩色印花更是严重掉色,把她的白色衣领都染花了。
记者亲测了一款标注“瞬间结冰”的冷感喷雾发现,按照说明用力摇晃瓶体后,距离衣物5至10厘米喷洒,仅能看到泡沫状液体附着在衣物表面,3秒左右短暂的凉感随泡沫化成水也就消失了,全程未出现任何“结冰现象”,衣物上仅留下一块湿漉漉的水迹。
暗藏安全隐患
比功效虚假更令人担忧的是安全问题。多位市民反映,携带冷感喷雾搭乘地铁或进入景区时通常被安检人员拦截。“本来想带着去公园玩的时候降降温,结果在地铁口就被收走了,白花钱不说还耽误事。”消费者洛女士说。
记者查看多款冷感喷雾包装发现,其净含量多为100至150毫升,均采用自喷压力容器包装,成分表中普遍含有丁烷、异丁烷、丙烷、乙醇等物质。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禁止携带物品目录》,这类含易燃液体、压缩和液化气体的自喷压力容器属于易燃易爆品类,是严禁携带进入轨道交通区域的。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