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2小时前
随着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中的13A线正式更名为18号线,在1号线开工建设60年后,北京地铁网正式“集齐”1至19号线。
回望1965年7月1日,承载着“战备为主,兼顾交通”双重使命的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并于1971年1月投入试运营。那时的北京地铁只有一条线、几座站,日均客流不过数万人,却一度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故宫、长城之外的北京第三大热门“景点”。
地铁是城市发展的“骨架”,随着城市建设提速,北京地铁网络不断延伸。1973年,1号线南礼士路站最早实践轨道交通一体化理念;2002年,北京地铁环线更名为2号线;2007年,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2017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2021年,全程采用“大站快车”的17号线和19号线投入运营……今天,北京地铁运营里程超过800公里,拥有400多个车站,工作日日均客流量超过1100万人次,各项指标均位于世界前列。
北京地铁之所以能够一路疾驰,制度执行力是根本性支撑。在特大城市中修地铁,往往建设周期较长、限制条件颇多、工程技术复杂、民生诉求多元。规划的落地,需要多部门多维度的复杂协作,离不开跨周期的执行力和公共资源的持续供给。反观北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地铁规划与建设上保持着高度稳定性与前瞻性。比如,北京西站在20世纪90年代设计时便预留了“双岛式站台”,为今天7号线与9号线的换乘带来巨大便利;2024年12月15日北京地铁3号线开通时,1981年便已预留好的东四十条“站中站”也一起投入使用……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回响”,既是城市共识的凝聚,更是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具体实践的生动写照。
要想富,先修路——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是关系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因素,也是城市形象的一张金名片。如今,北京地铁不仅是最受市民欢迎的通勤方式,也是国内外游客北京行的高频选择。搭乘北京地铁,不仅可采用纸质票、乘车卡、二维码等方式,也支持使用全球“五大卡”拍卡过闸。
从1到19,北京地铁这张大网,跳动着北京发展的脉搏。脚步匆匆的人们,将参与和见证这片热土继续向前飞奔。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