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19小时前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6日发布对大堡礁生态系统的最新年度监测报告,显示大堡礁三个区域中有两个区域的珊瑚覆盖面积减少幅度创下开展监测39年来最高纪录。该机构担心,大堡礁珊瑚白化现象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可能导致珊瑚难以恢复生长。
这是2021年6月2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拍摄的大堡礁(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胡泾辰摄)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从1986年开始每年对大堡礁开展全面勘测。2024年8月至2025年5月的勘测结果显示,大堡礁北部、南部和中部区域珊瑚覆盖面积比上一勘测周期分别减少约四分之一、近三分之一和约14%,其中北部和南部区域流失幅度为启动监测以来最高。
研究所说,珊瑚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导致大量珊瑚白化,另外,气旋以及以珊瑚为食的棘冠海星数量暴增也是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范围珊瑚白化现象非常罕见,之后随着全球变暖变得频繁。1998年,大堡礁首次出现这一现象;第二次发生在2002年;2016年和2017年首次接连出现,2020年、2022年、2024年、2025年均出现大范围珊瑚白化。
这是2021年6月2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拍摄的大堡礁海域珊瑚礁。新华社发(胡泾辰摄)
“这些事件的间隔时间正在缩短,珊瑚得以恢复的时间变少。气旋和棘冠海星也在继续导致珊瑚大范围消失。”研究所指出。
研究所说,除了白化加剧,近年来大堡礁珊瑚覆盖面积呈现忽大忽小的大幅波动。前几年,一些生长速度快的珊瑚使大堡礁珊瑚覆盖面积快速增长至创纪录水平,然而这些珊瑚极其脆弱,一个天气恶劣的夏季就可能让几年的增长付诸东流。
研究所大堡礁长期监测计划负责人迈克·埃姆斯利说,过去15年里,珊瑚面积呈现“较短时间内在创纪录的低和高之间波动,而以前这种波动较为缓和”,显示“生态系统承压”。
研究人员认为,保护大堡礁珊瑚的根本之道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它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
这是2021年6月2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拍摄的大堡礁海域珊瑚礁。新华社记者张玥摄
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2024-2025年夏季大堡礁简报》说,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的南半球夏季,持续高温导致大堡礁远北及北部区域大范围珊瑚白化。在对其中162处珊瑚礁进行空中监测后,研究人员发现,有41%的珊瑚礁出现中度到高度的白化现象。这是自2016年以来大堡礁记录的第六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
珊瑚白化是珊瑚受环境压力影响,失去体内共生的藻类或藻类失去色素而导致珊瑚颜色消失的一种生态现象。珊瑚白化后未必会死亡,如果导致白化的压力减少,珊瑚有望恢复颜色。
研究认为,引起珊瑚白化的原因包括海水温度异常、紫外线辐射、风暴、污染、细菌或病毒感染等,但大规模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水长时间异常高温。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张原诚
2025-08-07
大家来看看
荆宝义
2025-08-07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