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黄河研究‖宋代河源认知的因袭与创新(引言)
受唐代发现河源的影响,宋代出现了诸多河源论说。北宋时期主要在重复前代旧说,有重源伏流说与陇右河源说两种观点,偏向于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南宋学者在儒家经典的注解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如以对《尚书·禹贡》性质的判断为基础的阙疑说,以及既承认黄河重源又接受唐代新发现且不同于《元和郡县图志》的西域河源说。两宋众多河源论说都未曾跳出儒家经典的范围,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宋人将《尚书·禹贡》视为“得道之言”,是地理知识的总纲,是整全的知识。
黄河河源所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与史学问题,受到了历代学者的关注。从先秦迄至现代,对黄河源的地理考察和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导河积石说、河出昆仑说以及重源伏流说。第一次实地观察河源发生在唐代,尤以长庆会盟中刘元鼎的考察最为接近真正的河源。但是这次考察发现的河源位置与《禹贡》等儒家经典著作记载的河源所在并不吻合,这就造成传统认知与实地探查两者之间出现了矛盾。宋人为合理的解释该问题,对河源所在多有议论。本文即对宋人知识世界中的河源所在加以论析。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