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客户端18小时前
记者从天津工业大学获悉,6名该校控制工程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凭借面向产业一线攻关取得的扎实实践成果,现已成功通过校企专家组联合验收鉴定。这意味着将于明年毕业的他们,届时可直接凭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无需再提交传统学位论文,成为该校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首批受益者。
据了解,可凭借实践成果答辩获得学位是工程硕博士学位评价改革领域的新突破。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加快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今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可以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这6名学生此次通过验收鉴定的成果源自企业生产一线。他们不仅展示了核心算法与功能原型机,更提交了经现场运行验证的数据及企业出具的验收报告,申请鉴定内容涵盖三维高精度视觉检测与对位、重型机械“一键式”智能控制、远距离激光“火眼金睛”三维识别等技术。据企业评价,这些成果切实解决了制约生产效率的瓶颈问题,有力彰显了工程类专业硕士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能力。
“这项举措不是降低毕业门槛、放松毕业要求,而是换了‘赛道’,并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动手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天津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宋丽梅教授介绍,为了系统支撑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变革,该校精心构建了“三链融通、双导师驱动、全过程评价”的培养体系,将实践成果细化为方案设计、产品试制、系统验证、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可量化评价的实践类成果,形成科学、清晰且具推广价值的评价模板;促进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推行“双导师+双场景+双评价”机制,校内导师抓理论、企业导师带实战,分别加强学生在前沿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中的培养,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学术水平及其实践成果的应用价值,而且学生实践成果的技术门槛不低于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的学术要求,创造的经济效益不低于承接横向课题的产出,对产业的实质性贡献不低于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
据悉,这种“可用实践成果替代毕业论文申请学位”的模式将在该校工科类学院全面推广,为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记者 姜凝)
责任编辑:姜雯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