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西客户端2小时前
□汪呼林
关于小镇名字的由来,和中国其他镇子并没有太大区别,在它的北岸有一条河流,叫莲峰河,小镇也因此而得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象征高洁,峰寓意巍峨,二者合一,赋予了小镇兼具清雅与雄浑的独特韵味。
古人常以莲自比君子品格,而连绵的山峰又暗含稳重坚毅之意。莲峰河滋养着两岸土地,每逢夏日,河两岸便有数不清的花丛盛开,各种颜色的花朵与青山相衬,似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卷。这份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让莲峰镇不仅成为地理标识,更承载着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像城里,每条道路都有自己的名字,莲峰镇的道路多半依着地界叫。南边通着莲峰河渡口的,叫河床;买卖牛羊的地方,叫牛市;中间穿进杂货铺扎堆的地界,大伙儿管它叫老街口。这些名儿大都听上去没半点儿文气,可时间一久,就算闭着眼睛走,都知道到哪家铺子的门墩上去坐坐。
自南向北,莲峰镇被三条干道分割开来。西边通着渭源县第四高级中学,倒是东边的那条路我经常走,墙皮都掉得七零八落,露出里头灰扑扑的土坯,看着就知道年头不短了。要说最热闹的,还得是中间那条主干道,两边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卖杂货的吆喝声、烤红薯的甜香,还有理发店飘出的流行歌曲,把整条街搅得热腾腾、闹哄哄的。
这三条道,一头连着老辈儿的营生,一头接着新冒出来的热闹,把小镇的老底儿和新鲜事儿都串到一块儿了。
从中间的那条道向北一直走到头,就是莲峰中学。每天中午放学,铁栅栏门一推开,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潮水似的涌出来。有的勾肩搭背直奔校门口的小吃摊,油锅里炸洋芋的嗞嗞声混着少年们的笑骂声;有的骑着自行车往家里去,书包上挂着的小玩偶跟着晃悠。南岔中学撤销后,我曾在这里度过了我初中最后的时光,如今再走这条路,当年和同学们打闹的声响,恍惚间还混在莲峰河的浪涛声里。
午后的老街最是慵懒。日头斜斜地照着,把影子拉得老长。路过一家杂货铺,老板打着盹儿躺在竹椅上,蒲扇攥在手里,随着呼吸轻轻晃动;平日里活蹦乱跳的小麻雀,躲在房檐下,歪着脑袋打瞌睡;连墙角的那只小花猫,都眯着眼舔爪子,仿佛满镇的时光,都随着莲峰河,不慌不忙地往前淌。一条河流的缓慢,竟让一个小镇都变得慢悠悠的。
都说水养人,这莲峰河怕是把自个儿的脾性全灌给了镇子,让每一处坑洼里,都积着慢时光,任谁来了,都得把脚步放轻,把心搁在河风里,慢慢晾。
母亲在世的时候,平日家里添东西,总爱到河床对面的那家小卖部。那是一间低矮的小卖部,木门框被年月磨得发亮,老板是个实在人,十里八乡不论谁到他家买东西,他的围裙上总沾着糖霜和旱烟末子。给人称红糖,铁秤砣非得压到星儿尖上,还多舀半勺抖进纸包里。其实不光母亲,村里人都爱到那家小卖部去买东西。
后来母亲去世,我就再也没有去过那家小卖部,只是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才想到了一些事情。至于那家小卖部现在是否还存在,我不得而知。也许,它还是那个样子,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亦或许,它早已不复存在,仅仅存在于我的记忆和文字里,但这一切似乎又无关紧要。
小镇的时光像是被莲峰河水泡软了,黏糊糊地亲吻着每一寸光阴。长大以后我去过不少地方,不得不说,小镇上的人是最懂生活的。他们不紧不慢,把日子过成了一首舒缓的曲子,任谁听了都感到舒畅。
老街的时光,或许就藏在这份不赶、不争、不慌的从容里。在看似重复的晨昏交替中,沉淀出生命最本真的韵味。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