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8-07 21:36
很多人以为肾结石是爱吃肉、爱喝啤酒的人才得的,但现实是,越来越多自认为饮食健康的人也中招。背后原因主要是对某些特定食材的误判,以及忽略了食材本身对代谢系统的长期影响。一旦结石形成,肾脏代谢负担开始加重,最忌讳的不是吃太多,而是吃错。
这个时候,如果不立刻调整饮食结构,石头就可能变大、变硬,后续可能要靠手术甚至穿刺处理。
最典型的饮食误区是天天喝豆浆。
不少人觉得豆浆是高钙低脂植物蛋白饮品,对身体好,其实不然。豆浆中含有丰富草酸,而草酸正是结石中最常见成分——草酸钙的核心来源。
尤其在结石已经形成的阶段,大量草酸摄入会加快结晶沉积速度。
一项针对南方城市6000例肾结石患者的调查发现,近40%的人长期有喝豆浆、吃豆腐干、豆皮的饮食习惯。
另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蔬菜是菠菜。
看似为普通蔬菜,但其草酸含量却高得惊人。以菠菜为例,每100克中约含600毫克草酸,此含量乃是豆腐的三倍。
一些人每天用菠菜打汤、做菜、拌凉菜,几乎天天吃,而肾脏并没有能力快速排除这些草酸。
这个反应不受主观控制,也不是多喝水就能逆转的。
有研究甚至表明,即使每天多喝两升水,如果草酸摄入持续过高,尿液中草酸钙结晶密度依旧会上升15%以上。
再一个很具迷惑性的食物是坚果。
许多人将坚果视为健康零食,然而,多数坚果的草酸含量颇高,腰果、杏仁、花生、核桃等脂肪含量高的坚果种类更是如此。
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这些坚果一边释放高脂负荷,一边也释放草酸。
一边促结晶,一边让尿液浓度升高,形成结石的风险双倍放大。肾结石患者如果天天把坚果当零食,结石极可能在半年内显著增长。
番茄这个蔬果虽然营养丰富,但肾结石人群在摄入上也要格外小心。
番茄籽和果皮中草酸含量集中,而很多人吃番茄不吐籽不去皮。
这些草酸在烹调中并不会被完全破坏,尤其是生吃或微熟处理时,草酸仍会大量进入体内。
一旦摄入频率高,加上水分摄入不足,尿液中游离草酸浓度迅速上升,对肾小管的刺激会加重,时间一长,结晶就可能固化,沉积在肾盂。
结石不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而是无数小习惯累积出来的结果。
高盐饮食亦是促使结石加重的加速器。
钠离子会抑制钙离子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钙含量,同时让尿液pH值降低,创造出更容易结晶的环境。
咸菜、腌制品、重口味外卖、高钠调味品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尿钙水平。
有数据表明,每天摄入钠盐超过6克的人群,尿钙排泄量比低钠饮食者高出35%。
一旦肾脏无法快速排出多余钙离子,和草酸、磷酸等结合,就更容易形成钙盐类结石。
不少人把维生素C当作增强免疫的万能补剂,实际上它对结石人群也不是完全安全的。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