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2小时前
我坐在开往齐齐哈尔扎龙湿地的旅游大巴上,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那调子我熟,是讲徐秀娟的。
扎龙湿地游人密密麻麻排在观鹤区的栏杆前。我个子小,挤到了最前面。
工作人员哨声响起,管理员摇起小红旗,此时,一大群丹顶鹤突然从芦苇丛中腾起,雪白的翅膀在阳光下几乎透明。周围响起一片快门声和惊叹声。我带着惊喜的心情录下了视频。
拥挤的人群慢慢散去,出口时又看见了徐秀娟的介绍。想起她不是用镜头,而是用生命去记录那些鹤。她为寻找失踪的丹顶鹤,再也没有回来。
我慢走在湿地小径上,想起资料上说,徐秀娟的父亲和弟弟都是养鹤人,弟弟同样为了护鹤遇难。如今,她弟弟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成为第三代养鹤人。这个家庭用三代人的坚守诠释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坚守。
扎龙旅游重温徐秀娟的故事,给予我太多启示:关于热爱,关于坚持,关于奉献。最重要的,是她用生命诠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保护自然不是施舍,而是自救。
旅游大巴启动时,有鹤唳从远处传来,七十岁的我听得真切,那声音不是哀鸣是高歌。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