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4小时前
新华社天津8月8日电(记者曾晋、邓寒思)正午的明媚阳光透过窗户,晕染在窗台上的颜料、画笔、笔筒之上。在天津杨柳青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正专注地指导徒弟们完成一幅年画的最后一道彩绘工序。作为“玉成号画庄”第六代传人,他深知这门手艺的分量:“年画要传承下去,必须创新,但创新必须守住传统的‘根’。”
杨柳青年画作为木板彩绘年画,以细腻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和吉祥的寓意闻名,其制作工艺极为考究。“勾描、刻版、套印、彩绘、装裱——这五道工序,多一道不行,少一道更不行。”霍庆顺说。
“我的长项是彩绘和印刷。”12岁开始随父学艺的霍庆顺,出生在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坊世家,从小就喜欢年画,耳濡目染,年画的魅力深深印刻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头发斑白的他眼神敏锐,说话不疾不徐,时常带着爽朗的笑容。
玉成号年画坊源自“玉成号”画庄,创建于1926年,同时也是杨柳青年画家庭博物馆。霍庆顺对工艺的要求近乎苛刻,他常对徒弟们说:“年画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我们可以创新内容,但绝不能偷工减料。”
“年画里包含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综合了很多艺术形式,包括工笔画、国画、版画、写意画、宫廷画的内涵。这一张画里头看着简单,却意蕴丰富。”霍庆顺指着墙上不同年代的作品解释道,“年画是时代的产物。过去画门神保平安,现在我们要画老百姓喜欢的新题材。”他带领徒弟们创作了反映现代生活的年画,但始终坚持传统技法。
在他看来,年画的魅力在于“把美好愿望画进画里”。霍庆顺指着杨柳青年画《莲年有余》介绍道:“年画中每一个情节都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情结愿望,锦鲤寓意鲤鱼跳龙门,莲花寓意和和美美,胖娃娃象征人丁兴旺等,这些年画语言永远不会过时。”
如今,更多的杨柳青年画创作者,在恪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作能够融入当代生活的新年画,并尝试用年画元素设计文创产品,让古老艺术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要跟上时代,但根不能丢。”这是霍庆顺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不仅带徒授艺,还坚持用各种方式讲授杨柳青年画之美,普及年画知识。令他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这门传统艺术。
已过古稀的霍庆顺依然坚持创作,他说:“一张最简单的杨柳青年画也要画半年,但我就是喜爱杨柳青年画,把这门手艺做了一辈子。”透过老人专注又深切的眼神,能够感受到杨柳青年画在他心里的分量。
在杨柳青年画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匠人们在孜孜不倦地诠释“传承”二字的重量。古老的杨柳青年画正焕发新的生机,在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中,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