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客户端3小时前
8月7日,一场主题为“别等晚期才发现!一起守护‘她’健康”的实用科普在健康大讲堂直播间开启。南国早报邀请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专家团队,为广大网友带来了第四期“防癌抗癌必修课”,针对大众关注的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相关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吸引了超12万人次在线观看。
点击图片查看直播回放。
患上妇科恶性肿瘤,还能生育吗?
一些女性在得知自己患上妇科恶性肿瘤时,不禁会产生恐惧和绝望:“我还没生娃,以后是不是再也当不了妈妈了?”其实不然,如今随着医学的进步,妇科恶性肿瘤保育治疗为渴望生育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主任姚德生表示,部分早期、有生育需求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还是能够保留生育功能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早期的宫颈癌,可以进行广泛的宫颈切除,重建阴道与宫颈的连接;二是早期的子宫内膜癌,经过严格精准的评估,合格者可以口服大剂量的孕激素,让癌细胞死亡;三是早期的卵巢上皮性癌,术后淋巴结、大网膜无转移,腹水细胞检查没问题;四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性肿瘤、绒癌等,哪怕是肺及远处有转移,也可以通过化疗或化疗+手术达到临床治愈,像常人一样怀孕。
“我此前曾接诊过一名早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过全面评估后,患者通过大剂量孕激素的治疗成功孕育,目前随访情况也很好。”姚德生谈到。
直播画面截图。
感染HPV一定会发展为宫颈癌吗?
尽早接种HPV疫苗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女性共识。那么,是不是所有HPV感染都会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呢?
对此,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二病区主任王鹤表示,这并非绝对,多数HPV感染为一过性感染,可以被自身免疫力清除,最终仅约10%的人会持续感染并可能进展为宫颈癌。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妇科病区主任医师高琨讲解道:“从HPV感染到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5~15年时间,甚至更长。只有高危型HPV在宫颈上皮细胞内持续复制(一般指持续感染超过2年),才可能引发宫颈细胞的异常增生。不是所有HPV感染都会发展成为宫颈癌,大多数人感染后会在数月内将体内的HPV清除,但需要注意其他协同因素,例如吸烟、免疫功能低下协同因素(如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多次妊娠、长期生殖道感染等,可能会加速病变进展。”
有效防癌,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对于哪种癌症来说都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同时,女性朋友们应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月经周期的变化、是否有异常出血、是否有下腹部疼痛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做到早诊早治。
姚德生提醒,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疾病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建议大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
对于卵巢癌的预防,王鹤表示,适时生育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不生育或者生育年龄过晚,有可能会造成排卵次数增多,易导致卵泡反复破裂,卵泡在增生过程中,卵巢的上皮细胞可能会恶变。此外,还要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促排卵药物;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有家族史者可做基因检测(如BRCA基因检测),必要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HPV疫苗是目前预防HPV感染最有效的方式。”高琨建议,女性应尽早接种HPV疫苗,9~14岁是HPV疫苗的黄金接种年龄,此阶段人群免疫系统对疫苗反应较好,且通常未开始性生活,感染HPV风险低,疫苗保护效力更强,“安全性行为,避免过早性行为,以及戒烟限酒等良好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环节。”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