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眼下,正是非法捕捞者“昼伏夜出”的活跃时期,顺义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队员们绷紧了神经,从夜晚8时到凌晨,他们的身影穿梭在河岸线,劝离违规人员,保护宝贵的水生生物资源。8月4日晚,记者跟随执法大队队员,在牛栏山闸桥开始了夜巡纪实。
夜色中,队员们手中的强光手电筒格外醒目。这支“上新”的装备,投射出的光束能轻松跨越潮白河百米宽的河面,将对岸情况照得一清二楚。
“这是我们去长江学习后专门购置的‘神器’。”副大队长管文征介绍,“河面的网具、非法捕捞者,在它面前无所遁形。爆闪模式更能起到强烈的震慑警示作用。”
话音未落,三分队队长郭金利拎着另一个“神器”——一个黑色大喇叭走了过来。他刚带队完成附近巡查。“目前情况正常,准备转战下一个点位。”郭金利拍了拍喇叭,“这家伙嗓门大,声音传得远,遇上夜钓或偷捕的,喊话效果特别好,确保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这些“神器”,是他们在广袤河域高效沟通、果断执法的关键。
郭金利是队里的明星队长,2022年曾获评“全国渔业执法系列专项行动工作突出个人”。他更是队员们心中的“活地图”,大队管辖的13条河流、200多公里水道,每一寸都印刻在他脑中——源头、流向、路径、非法捕捞易发点、涉及镇……他都了如指掌。
这份精准,是无数个日夜用脚步丈量换来的。“每年夏天,胳膊、脸上被树枝、芦苇划出的血口子、蚊虫叮咬的包,根本数不清。”郭金利笑着分享了一个细节,“有时休息,陪媳妇在潮白河边散步,走着走着就习惯性地开始‘巡查’了。她说要给我颁个‘散步巡查’奖。”这轻松的笑语背后,是日复一日融入生活的坚守与不易。
近段时间,潮白河水位虽比泄流时期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往年。高涨的水位下,非法捕鱼行为不仅严重威胁着鱼类繁衍和水域生态平衡,更对当事人自身安全构成巨大隐患。因此,执法队员披星戴月地巡查,不仅是职责所系,更是守护生态安全不可或缺的保障。
结束牛栏山闸桥的巡查,管文征和郭金利又带领队员马不停蹄地奔赴向阳闸桥、柳各庄闸桥,他们的身影再次融入沉沉的夜色。7月26日以来,执法大队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180人次,巡河里程1820公里,查处6起非法捕捞行为,收缴非法捕捞工具1200余米。
当城市渐入梦乡,这群河畔“守夜人”依然在星光与波光间穿行。每一次劝阻,每一次巡查,都是在为水生生物资源构筑坚实的防线,为潮白河的生机与平衡默默耕耘。长河静默,星光为证,他们的背影,是夜色中动人的守护风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