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羊城派6小时前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迎来重大人事调整与战略部署。据报道,特朗普总统7月任命达菲为NASA 代理局长,接替因与埃隆·马斯克“交恶”而被撤回提名的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达菲上任后,迅速下达两项关键指令,分别涉及月球核反应堆与国际空间站(ISS)的替换,引发全球航天界高度关注。
第一把火!2030年前送上月球
达菲下达的核反应堆指令要求NASA向全球工业界征集100千瓦级月球核反应堆方案,目标发射时间定在2030年。这一举措背后,是美国重返月球乃至迈向火星的宏大愿景。
此前,NASA曾资助40千瓦级月面反应堆研究,计划在本世纪30年代初发射。如今,将功率提升至100千瓦并提前发射时间,显然是为了在月球资源开发与利用上占据先机。核反应堆对于月球基地建设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为宇航员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还能支持一系列科学实验与资源开采活动。
然而,指令中提到的“首个在月球部署反应堆的国家可以宣布一块禁入区,从而严重限制美国活动”,无意中凸显了NASA对其他国家联合登月项目的担忧。一旦别国合作在月球上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与基地,美国在月球的战略布局将受到极大挑战。
商业航天的机遇与挑战
与此同时,达菲还下达了加速替换国际空间站的指令。国际空间站自1998 年发射以来,已运行超过20年,近年来频繁出现漏水等老化问题。NASA计划在发出需求书后6个月内至少选定两家商业空间站供应商,目标是在2030年前把新站送入轨道。
这一计划为商业航天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多家公司已跃跃欲试,包括Axiom Space、Vast和蓝色起源(Blue Origin)。这些公司凭借其创新的技术与灵活的运营模式,在近年来的商业航天浪潮中崭露头角。然而,这一计划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技术难题亟待攻克,如何在短时间内建造出性能可靠、成本可控的商业空间站,是这些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资金压力巨大,尽管 NASA计划拨款支持,但能否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仍不确定。
此外,美国国会的议员们近几个月来对NASA拨款节奏过慢表达了担忧。他们担心,如果不能及时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企业将难以快速推进项目,从而导致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失去领先地位。毕竟,太空探索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资金与资源的比拼。
美国航天战略的调整与反思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达菲下达的这两项指令反映了美国航天战略的调整与反思。
一方面,随着多国在航天领域的崛起,美国愈发意识到自身在太空领域的优势正在被削弱。美国希望通过加速月球核反应堆与空间站替换计划,重新确立其在太空的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对航天预算分配的争议也日益激烈。尽管白宫提出了2026财年预算方案,计划增加载人航天拨款,但同时大幅削减其他项目,包括科学任务经费被砍掉近50%。这种“厚此薄彼”的预算分配方式引发了科学界与公众的质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美国是否应该忽视其他同样重要的科学项目,而将更多资金投入到载人航天领域?
此外,美国航天战略的调整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太空探索领域,国际合作本应是主流趋势。然而,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与竞争意识,可能会破坏现有的国际合作格局,引发新一轮的太空竞赛。这不仅不利于全球航天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可能加剧国际社会的紧张局势。
文|记者 吴大海 实习生 彭卓敏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