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目前票房已超20亿。有网友说:“哭到纸巾都不够用。”“如果是我,在那个炼狱般的南京城里,我能活下来吗?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还有不少网友气愤于日军从明城墙上撬下城墙砖,企图带回日本,用于建造“八纮一宇”塔,最终却被视死如归的中国守军用这块城墙砖反击。
事实上,这一情节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八纮一宇”塔于1940年完工,至今仍矗立在日本宫崎县。塔高36.7米,塔的基座使用370多块从各国建筑物上敲下来的石块,其中有238块来自中国,有4块来自南京。2015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曾带队赴日“讨石”,至今无果。吴先斌说:“通过‘讨石’,让更多人了解‘八纮一宇’塔的罪恶,它现在象征的和平是虚假的和平。”
日军掠夺的南京麒麟石
这座塔塔名中的“八纮”二字,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列子·汤问》。日本军国主义兴起后,选中该词赋予了它新的含义,让四面八方都臣服于一方的统治之下,这里的“一方”指的是日本天皇。
吴先斌介绍,后来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就是“八纮一宇”的翻版。他表示,战后所有的国家都要求日本拆除“八纮一宇”塔,由于当地的右翼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把这个塔保留下来了,而且给这个塔起了个名字叫和平塔,现在这座塔所在地被称为和平台公园。“长此以往,让人们误以为这座塔象征着和平,其实这座塔象征着罪恶。”
吴先斌赴日“讨石”
也正是因为“八纮一宇”塔罪恶的本质,2015年10月吴先斌前往日本开启“讨石”之路。吴先斌依然记得看到“八纮一宇”塔的情景,最出名的麒麟石位于塔身正面前的基座上,“麒麟”头部已经破碎,但是其左侧的一行小字却清晰地刻有“南京”字样。吴先斌抚摸着麒麟石,感叹道“这是我们家乡的石头”。
麒麟浮雕的石材上面刻有掠夺者“南京日本居留民会”的字样,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一年多后被掠夺到日本去的。麒麟下方,还雕刻着一朵莲花。麒麟是中国皇家惯常使用的神兽形象,初步判断,这块石材来自南京明故宫。
麒麟石清晰刻有“南京”字样
之后吴先斌就以南京市民的身份,向宫崎县知事的全权代表森山福一递交了《致日本宫崎县知事的公开信》,要求日方归还“八纮一宇”塔上的南京石材,《读卖新闻》《朝日新闻》《西日本新闻》以及宫崎电视台等多家日本媒体进行了报道。
吴先斌赴日“讨石”
最终日方一再搪塞不清楚历史,拒绝还石,以要请示汇报为由,匆匆宣布散会。十年过去了,这件事还是没有一个结果。
吴先斌触摸麒麟石
2018年,“八纮一宇”塔的历史被日本部分中学列为入学社会科目试题,《朝日新闻》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吴先斌说:“尽管到今天‘讨石’无果,但是这件事引发了大量的关注,让人们知道了‘八纮一宇’塔的罪恶,也让日本人知道了真相。”
此次《南京照相馆》的热映,“八纮一宇”塔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吴先斌也曾多次公开推荐这部电影,在他看来,传播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讲述历史真相,是博物馆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他说:“战争的本质是苦难,我们不断向世人诉说我们的苦难,不是为了复仇,而是我们经历过苦难,才会更加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