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九期#
老家的酒坊里总飘着奇异的香。酿酒师傅说,新米入缸时最寻常,只有熬过漫长的发酵,让微生物在幽暗里完成一场静默的革命,才能在开坛时惊起满屋芬芳。这让我想起人生——我们总在追逐立竿见影的甘甜,却常常忽略,那些沉默的等待、细微的转化,才是生命最厚重的底色。
年少时总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线性逻辑,以为努力就该像敲钟,敲下去便要立刻听见回响。曾见过学画的少年,因为三个月没画出惊世之作便摔碎颜料盘;见过创业的青年,因为半年没盈利就解散了团队。他们像急于收割的农人,在麦苗刚抽穗时就挥起镰刀,最终只收获一地青涩。却不知酒坊里的师傅从不多看新米,只守着陶缸耐心等待,看月光漫过窗棂,听缸内发出细微的“滋滋”声——那是时光在悄悄施展魔法。
发酵的过程从不会一帆风顺。有时气温骤降,菌丝便懒懒散散不肯生长;有时水分失衡,整缸米都会霉烂变质。酿酒师傅从不抱怨,只是添一把柴调节温度,舀一勺水平衡干湿。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寒潮:一场失败的考试,一次破裂的关系,一段走投无路的困境。有人因此把整缸“人生”倾倒殆尽,却忘了困境本就是发酵的一部分。正如好米要在冷热交替中才能激发出最深的醇香,人也要在起落中才能沉淀出生命的浓度。
最动人的是开坛的瞬间。浑浊的酒液经过滤渣、蒸馏,最终在陶瓮里沉静下来,褪去浮躁,留下琥珀般的透亮。这让我想起那些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他们未必一生顺遂,却总能在颠沛后守住内心的清明。见过一位老教师,半生清贫,却在退休后整理出满满一箱学生的贺卡;见过一位老工匠,手指被木屑磨出厚茧,却能在木雕完成时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他们像陈年的酒,把生活的苦涩酿成了温润的回甘,让你在品味时,忘了最初的辛辣,只记得余韵悠长。
酒坊的墙上刻着一行字:“酿好酒,三分在艺,七分在等。”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我们能掌控的或许只有那最初的选米、注水,至于何时发酵、如何转化,往往要交给时间。重要的不是急着看见结果,而是在等待中保持耐心,在变故中学会调整,在沉淀中懂得包容。
就像此刻,窗外月光正好,忽然想起酒坊师傅的话:“好酒会记得每一粒米的努力,也会感谢每一段沉默的时光。”人生这坛酒,我们既是酿酒人,也是品酒者,重要的是在漫长的发酵里,守住那份对美好的期待,等到开坛时,才能无愧于那些默默酝酿的岁月。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