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08-10 11:46
神经科的病房里,住进了一位年轻的脑卒中患者——38岁的张先生(化名)。他身高175cm,体重却高达240斤(BMI≈39.2),属于重度肥胖。入院时,他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发现,张先生长期肥胖,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尽管家人曾多次提醒他控制体重,但他总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直到这次突发脑卒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张先生的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而肥胖正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那么,肥胖究竟如何影响脑卒中风险?我们又该如何科学管理体重,降低患病概率?
一、肥胖如何增加脑卒中风险?
1.高血压:肥胖者的“隐形杀手”
肥胖人群的血压往往偏高。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增加血管阻力,迫使心脏更用力泵血,导致长期高血压。而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它会损伤血管壁,增加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的风险。
研究表明,BMI每增加5kg/m²,脑卒中风险上升40%。张先生的BMI高达39.2,这意味着他的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数倍。
2.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定时炸弹”
肥胖者通常伴随血脂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好胆固醇”)降低。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甚至堵塞。
当斑块破裂或脱落时,可能直接堵塞脑部血管(缺血性脑卒中),或引发血管破裂(出血性脑卒中)。张先生的血管超声检查显示,他的颈动脉已有明显的斑块形成。
3.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加速血管损伤
肥胖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并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栓更容易形成。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张先生的空腹血糖高达9.8mmol/L(正常应<6.1mmol>6.1mmol>
4.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肥胖的“全身性破坏”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库,还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IL-6等),促进慢性低度炎症。这种炎症状态会加速血管损伤,并增加血小板聚集,使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
二、科学管理体重,降低脑卒中风险
张先生的案例警示我们,肥胖不是简单的“身材问题”,而是关乎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科学管理体重,保持健康体重(BMI 18.5-23.9),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
1.合理饮食:控制热量,优化营养
-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如甜饮料、油炸食品)。
-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水果),帮助降低胆固醇。
-选择优质蛋白质(鱼、豆类、瘦肉),避免高脂肉类。
2.规律运动: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结合抗阻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率。
3.监测代谢指标:早发现、早干预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
-肥胖者应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健康。
4.行为调整:建立长期健康习惯
-避免情绪化进食,学会用其他方式缓解压力(如冥想、社交)。
-保证充足睡眠(7-8小时),睡眠不足会扰乱代谢,增加肥胖风险。
38岁的脑卒中患者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肥胖与脑卒中的距离,比我们想象中更近。管理体重不是单纯的“体型管理”,而是对脑血管健康的主动守护。从合理饮食到规律运动,每一个微小的健康习惯,都是在为血管“减压”,为生命“续航”。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