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2小时前
一日一译
⊙鲍玉峰
原文——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译文——
大凡在各种事情上取得成功的,都是因为对这件事怀着敬意、认真对待;失败的,必定是因为轻视这件事、懈怠疏忽了它。
解析——
这句话的核心是强调“敬”与“慢”两种态度对事情结果的决定性影响:
“敬”指敬畏、认真、专注,包含对事物规律的尊重、对细节的重视、对过程的审慎,是做事时沉下心来、全力以赴的态度;
“慢”指轻慢、懈怠、疏忽,体现为轻视事物的难度、忽略关键环节、缺乏持续的专注力,最终导致功亏一篑。
它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成败的关键往往不在于能力的强弱,而在于对待事情的态度是否端正——以敬畏心对待,便会谨慎谋划、全力以赴;以轻慢心对待,便会敷衍了事、疏漏百出。
意境——
这句话语言质朴却力道十足,像一面镜子照见做事的态度与结果的必然联系。它没有描绘具体场景,却能让人联想到无数因“敬”而成、因“慢”而败的故事:或许是匠人因专注打磨而成就精品,或许是将领因轻敌疏忽而错失战机,或许是学者因严谨治学而著成佳作……字里行间透着对规律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对待任何事都不可轻慢,唯有心怀敬畏、认真以待,方能趋近成功。
作者——
这句话出自《荀子·议兵》。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礼法并施”,强调后天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议兵》篇主要讨论军事问题,这句话虽出自论兵的语境,但道理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一切事情的成败规律。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