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客户端09-08 23:11
9月7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特斯联科创园区疆灵科技公司维修车间,33岁的公司负责人易娟正与技术负责人探讨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的维修方案。隔壁仓库货架上,摆放着50多架等待维修的无人机。在这里,一架故障无人机从到店到修好,只需三天时间。
“无人机出现故障后要售后维修,从邮递到厂、设备检测、维修、寄回,快则一个星期,慢则大半个月。”由于维修流程较长,价格较贵,让此前从事无人机销售的易娟发现商机,从2022年开始转行干起无人机维保和维修人员培训,一年维修各类消费级、专业级无人机6000多台,年收入超500万元。
易娟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中心城区经营着一家无人机销售门店,销售虽可观,售后的麻烦事却不少。
“购买消费级无人机的顾客,一般旅游时用得多。使用植保、载重吊运、测绘等专业级无人机的顾客,对维修耗时则非常敏感。”不少着急用机的飞友,向易娟抱怨,“你只管卖,就不管修吗”。
飞友有意见,易娟只能连连道歉,并解释,“代理商未经授权,不能私自开展维修业务。”
随着前来咨询维修服务的飞友越来越多,易娟与丈夫开始琢磨,“要不,咱们转行干无人机维修吧”。
此后,易娟拜师学习无人机维修,走访无人机零部件企业搭建供应链。2022年底,疆灵科技公司正式开展无人机维修服务。她接到了首个维修订单,一位老先生,计划与家人到花博汇景区赏花。临行前试飞无人机,意外摔断机臂。我们仅用了不到三个小时,更换了零件,排除了故障,价格也很便宜,让老人十分满意。
渐渐地,疆灵科技公司修无人机又快又便宜的名声在“飞友圈”里传开。易娟团队最忙的时候,一天要维修上百架故障无人机。
随着公司业务增长,今年年初,易娟将公司迁至中法生态城,同时开办无人机维修培训业务。落户蔡甸后,中法生态城企业服务专员还同步帮助企业申请低空飞行空域。
除了自己干维修,易娟还开起了无人机维修培训班。25岁河南小伙于艺贺是该企业50余名在学学员中的一员,已在公司学习了近一个月。“大学学习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在校学习偏理论,缺少实践机会。在这里除了学习无人机基础维修,还要学习飞控软件调试等。计划学成后,回家乡开一家无人机维修门店。”于艺贺说道。
据统计,目前已有200多位学员从培训班成功毕业,有60多名学员回到家乡办起了无人机维修门店。
“除了无人机相关业务,公司计划拓展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维修业务。”易娟心中又有了新的目标。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