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1小时前
为什么吃完饭就会困?“饭困”背后有哪些异常信号?《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并支招如何缓解。
受访专家: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周大亮
为什么吃完饭就会困?
关于餐后犯困,有一种说法是:胃肠为了消化大量食物,暂时“占用”大脑的血氧,脑部供血减少而起。
其实,大脑没那么脆弱,它有自我调节机制,不会因为一顿饭就缺血了。这种“困”是正常生理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引发的。
1
餐后血糖升高
饱餐后,尤其是摄入较多主食后,血糖会快速升高,机体释放大量胰岛素。
胰岛素会刺激体内的蛋白质合成,顺带着让色氨酸大量增加并输送至大脑;色氨酸随后转化成5-羟色胺,再形成褪黑素,难免会让人感到困倦。
2
副交感神经兴奋
食物可刺激副交感神经亢进,使其在增强消化功能的同时,引起血管舒张、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血压下降,人就会犯困。
3
身体产生“饱足感”
食物进入胃内,为刺激胃酸、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小肠分泌的胆囊收缩素会增加。这种激素是身体的一种饱足信号,还可激活管理睡眠的大脑分区,让人产生困意。
经常“饭困”,当心5种病
如果饭后犯困频繁、程度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头晕、乏力等,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
1
餐后低血压
这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病、血液透析患者,饭后易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甚至出现晕厥。
建议这类人群餐前、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各量一次血压,如有以下情况之一,为餐后低血压:
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
餐前收缩压大于100毫米汞柱,但餐后降至90毫米汞柱以下;
餐后血压轻微降低,但开始头晕、乏力。
2
血糖异常
胰岛素分泌迟缓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并不能及时分泌。进食后,当血糖开始下降时,胰岛素才开始大量分泌,此时在其作用下,血糖进一步下降,就会导致餐后低血糖。
3
甲状腺功能减退
这类人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少,不足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身体较难兴奋起来,本身就容易嗜睡、经常犯困,或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往往在饭后更严重。
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夜间睡眠时反复缺氧(打鼾、呼吸暂停)会导致白天“代偿性困倦”。这类患者即使睡眠时间充足,仍会因脑部长期缺氧,在饭后身体需氧量增加时出现严重困倦。
5
心脏疾病
由于饭后血液集中胃肠道,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心脏存在问题的人可产生心慌胸闷、乏力困倦等情况。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白天总犯困的老年人,特别是女性,患心脏病风险增加了66%,心源性猝死风险也会增高。建议常饭后犯困的老年人应定期做心脏体检。
这些情况应及时就诊,通过治疗改善症状。
4个细节缓解饭后困倦
排除疾病因素,仍经常感到饭后困倦,可试试调整以下生活细节。
1
控制饭量
每餐吃七分饱,能有效减轻消化压力,减少腹胀带来身体上的疲乏感。可适当减少淀粉类主食的总量,把一部分精细主食换成粗粮、豆类或薯类。
含糖量高、高脂肪食物会造成血糖水平骤然升降,增加嗜睡感,要尽量少吃。
2
饭后散步
饭后散步10分钟就能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让人更有活力,还有益于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加快消化过程,克服饭后困倦。
3
晒晒太阳
日光决定了身体的自然昼夜节律和睡眠-觉醒周期。处在昏暗的光线下,身体开始生成褪黑素,让人感觉疲倦;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人会感到更警觉、清醒。
4
适当午睡
午餐后难以保持清醒,打个盹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研究表明,午睡会对身体和精神表现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提高反应能力。午睡时间不要过长,以半小时为宜。
来源丨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网友43356
2025-09-25
适当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