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4小时前
在洮河中游的峡谷深处,一座巍峨的水利枢纽正以“水”为笔,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篇章。10月13日下午,“国企改革攻坚 绿色引擎赋能——主流媒体赴甘肃电投专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卓尼县与临潭县交界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只见洮河之水在巍峨大坝的怀抱中,敛去了夏日的喧腾,化作一片深邃沉静的碧蓝,镶嵌在蜿蜒的峡谷之间。
秋日的九甸峡大坝深邃沉静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由甘肃电投九甸峡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运营(以下简称“九甸峡水电公司”),是甘肃省重大惠民工程——引洮工程的龙头工程、西部大开发重点实施项目,自投产发电以来,始终坚持“惟实惟新、善作善成”企业精神,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大维度实现协同跃升,为陇原大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民生为本 筑牢幸福根基
作为引洮供水工程的“龙头”,九甸峡水电公司始终将保障民生放在首位,用一泓清水滋养千万群众。工程建成以来,累计引洮供水12.36亿立方米,成功解决了甘肃中部5市州14县区600多万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让昔日“苦瘠甲天下”的定西等地区告别了长期缺水的历史。在农业灌溉领域,公司通过三甲水库精准调节溥济渠水量,累计向下游洮河平原供水2.92亿立方米,保障了临洮县33万亩农业耕地的灌溉用水,为区域粮食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甘肃电投九甸峡水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文彬向记者介绍项目基本情况
与此同时,九甸峡公司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充分发挥智慧水电技术优势,依托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时分析库区水位、渗流、应力等数据波动趋势,及时分析会商研判水雨情信息,发挥九甸峡水库年调节作用,削峰滞洪,优化水库调度与发电用水,有效减轻洮河中下游防汛压力,确保防洪度汛安全。2024年8月份,在洮河中上游流域境内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2成多,比2023年同期偏少28.20毫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调蓄作用,统筹流域水雨情,科学调度库水位,支援抗旱保供水,全力调蓄保民生。
绿色赋能 激活发展引擎
作为甘肃电投旗下最大的水电企业,九甸峡水电公司以绿色电能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10月,公司七级电站(九甸峡、莲峰、莲麓、峡城、吉利、海甸峡、三甲)累计完成发电量302.03亿千瓦时、创工业产值77.71亿元。九甸峡水电站作为甘肃中南部电网主力电源支撑点,坚决扛起电力保供责任,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九甸峡水电公司在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甘肃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甘肃省集体协商示范单位、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企业信用体系评价获全国电力行业信用最高评价3A,更是连续十一年被评为甘肃省A级纳税人,为地方财政贡献了可观税收,成为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此外,库区形成的水域为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创造了条件,为区域经济注入多元化活力。
甘肃电投九甸峡水电开发公司发电部主任贾春晖介绍九甸峡水电站发电情况
绿色发展 守护碧水蓝天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九甸峡公司将生态保护贯穿生产运营全过程,构建起洮河流域绿色生态屏障。在节能减排方面,公司七级电站累计节约标准煤913.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94.71万吨,经科学测算,这一减排量产生的生态效益,等同于为地球新增了超过200万亩的森林碳汇库。
公司严格落实环保要求,深化“美丽电站”建设,推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总体目标,严格落实库区漂浮物“日清日洁”机制,认真践行社会责任,保护洮河水域生态平衡,连续13年投放洮河土著鱼苗52万余尾,进一步巩固了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旗下峡城、海甸峡、三甲水电站环境保护标准化评级获A级证书,三甲电站更荣获水利部2023年度“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称号,成为省内小型水电站生态建设的标杆。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甘肃电投九甸峡水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文彬表示:“公司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发挥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作用,在保障民生供水、输出绿色电能、守护生态屏障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九甸峡力量。”
来源丨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林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