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流新闻4小时前
金秋十月的洮河峡谷,天高云淡,层林尽染。10月13日,“国企改革攻坚 绿色引擎赋能”采访团一行驱车深入峡谷腹地,被誉为“陇中水塔”的九甸峡水利枢纽便映入眼帘。高峡平湖,碧波如镜,现代化水利工程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
一泓清水的民生温度
位于甘南州卓尼县的九甸峡水利枢纽,是引洮工程的龙头工程,而九甸峡水库是我省境内第二大水库,总库容量9.43亿立方米。
站在九甸峡大坝上,甘肃电投九甸峡水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文彬指着深邃的水库说:“这里是引洮工程的唯一取水口。”作为引洮供水工程的源头命脉,九甸峡水电公司用一泓清流,为陇中大地注入了生机与希望。自2008年蓄水以来,这座水利枢纽已累计向甘肃中部5市州14县区输水12.36亿立方米,滋润着临洮县33万亩良田,为600多万城乡居民解“渴”,昔日的“苦瘠甲天下”,如今清流入户,生机盎然。
2024年8月,洮河中上游流域境内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两成多。九甸峡水电公司充分发挥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调蓄作用,统筹流域水雨情,科学调度库水位,全力调蓄保民生。“我们通过人工增雨、科学调度,在旱季为下游增加了759万立方米供水。”孙文彬说。数据显示,今年该枢纽已调配抗旱水源641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43%,在关键时刻稳住了数百万群众的“水杯子”和33万亩农田的“命根子”。
梯级开发的生态智慧
沿洮河逆流而上,三甲、海甸峡、吉利等7座梯级水电站串联成珠。这些总装机容量535兆瓦的发电基地,是我省中东部电网主力支撑电源,至今已累计发电302.03亿千瓦时,换算成标准煤,相当于节省了913.64万吨煤炭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94.71万吨,等于再造了200万亩森林的碳汇能力。
走进中央控制室,记者看到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正实时追踪着库区水位的细微变化。技术人员介绍,通过智慧水电技术,他们既能“削峰滞洪”减轻防汛压力,又能“细水长流”优化发电调度,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从开发到保护的转型
13年累计投放52万余尾土著鱼苗,库区漂浮物“日清日洁”,三座水电站获环保标准化A级证书……这些数字背后,是九甸峡从“开发洮河”到“保护洮河”的理念蜕变。“我们现在要保护好引洮工程水源地,持续深化‘美丽电站’建设。”孙文彬坦言。在绿色发展理念驱动下,九甸峡水电公司连续十一年获评甘肃省A级纳税人,2023年将三甲水电站打造成水利部“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的新路。
夕阳西下,洮河水面上跃动着金色的波光。九甸峡水利枢纽在暮色中静静矗立,它不仅是陇中大地的“生命之源”,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从这里流出的每一滴水,都承载着民生保障的重任,传递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见证着一个新时代的治水智慧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精彩绽放。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蔡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蔡端
奔流新闻记者
网友28146
2025-10-15
九甸峡水利枢纽作为引洮工程龙头,多年来输水惠民,旱季调蓄保民生,为陇中大地带来生机,彰显国企担当与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