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流热点4小时前
近年来,庆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十四五”期间围绕“建体系、强保障、优服务”总体思路,高标准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协同组织保障。健全组织架构。建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27个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议事协调、定期会商及信息联通机制。各县区均成立专项组织机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庆阳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市县60%以上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并从用房、金融、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联合陇东学院编制《庆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为老龄事业发展明确路径。构建保障机制。市民政局联合9部门发布《庆阳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明确3大类23项服务项目,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多领域,完善全民可享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
筑牢老年人社会保障底线。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健全覆盖全面、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截至2024年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3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1.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4.0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强化医疗保险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老年参保人员医保待遇水平。截至2024年底,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23.6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参加居民医保人员享受待遇283.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4%。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我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较2021年平均提高了11.77%、8.03%,兜底保障网越织越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充足全面保障。截至2024年底,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0.55万人(其中老年人5.1万人),特困供养人员0.9万人(其中老年人0.53万人)。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开展养老服务机构质量建设专项行动,32家机构实现“10有”目标,法人登记率、等级评定率均为100%,清除全部重点安全隐患,基本服务指标合格率99%。补齐城乡服务短板。5年来累计投资1.06亿元,按就近可及原则,建成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4个、村级互助幸福院91个、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25个、老年助餐点205个,提供日间照料、助餐等服务,月均助餐23.4万人次、居家上门服务7.5万人次、日间照护1017人。拓展居家服务功能。建成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失能老人配备智能设备,实现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成功申报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试点工作,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303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52万人次,两次获民政部通报表扬,项目验收获评优秀等次。落实养老服务政策。全面落实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及半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为7.61万名80岁以上老人和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养老补贴10718.02万元。
提升医养结合质效。深化医养协作。医疗机构设老年病科,大中专院校开设医疗照护专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75%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五优先”绿色通道,年均提供医疗护理、健康管理服务80万人次。整合嵌入式医养资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签约率100%,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区3个、示范机构3家,打造嵌入式示范基地2个。加强人才建设。联合11部门出台《庆阳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健全培训体系,推行护理人才分级培育制度,依托人社、卫健专业培训力量,以养老机构为实训基地,促进养老护理人员、家政服务人员、医养护工“三员融合”,打造了“高原妈妈”“陇原护工”“津甘护工”品牌,实现了从机构服务到居家照护、医院陪护的全流程服务,累计输出为老服务护理人员2300多名。13名养老护理员在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培训总量突破5700人次,就业率达92%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率100%。
激发银发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适老化改造。争取补贴资金6120.7万元,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升级,引导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对其购置所用物品和材料进行补贴,累计改造14261户,带动消费1.53亿元,让“小改造”托起了“大幸福”。创办农文旅融合“银龄车间”。西峰区显胜乡冉李村互助幸福院里建起了银龄车间和网络直播工作室,充分发挥编制技艺特长,20余名老人参与藤编制作,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业创收,目前已有6名老年主播崭露头角,其中5人粉丝量超千人,特别是快手账号“农民老张”,粉丝量近2000人,累计销售樱桃、苹果、藤编等农特产品及手工艺品20余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闲话家常”转变成“巧手生金”。打造旅居养老新福地。立足“红色圣地、岐黄故里、生态宜居”的城市名片,打出一套旅居养老“组合拳”,盘活闲置床位500张,配备康养师、营养师、专业护理员,实现“医、食、养、护、游”全链条服务。庆阳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专项工作组,全程精细化跟进,让老人在任何旅游线路都能享受专业照护,曾经冷清的养老院如今成了老人们的“快乐老家”。
推动老年友好社会建设。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氛围。建立以60周岁以上退休教师、律师、医生、退伍军人、非遗传承人等为主的银龄智库,组织有活力、有技术、有爱心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治理、爱心援助、非遗宣传等活动,创办了“银龄学堂”开展老红军讲革命故事进课堂、民俗非遗技艺进社区、爱心企业和老年艺术团进养老机构大联欢等活动。搭建多元活动平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阵地,开展青少年4点半课堂、文化艺术课堂、老年书画展、老年养生知识讲座,联合多部门举办了庆阳市老年春晚,开展政府机关“结对关爱.爱心甘肃”为老纾困及老龄政策宣讲进党校,激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银龄行动”活动中来,共举办600余场次。陇上可名推动银龄行动品牌建设。向全市老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发出了倡议,动员老年朋友发挥自身优势,为庆阳地名文化建设贡献“银发力量”。邀请8名老地名专家组建“银龄讲师团”,联合市老年大学共同发起“地名里的岁月”活动,开展地名文化宣讲80余场次,累积宣讲1.5万人次,使地名文化更接地气、传播更远。推进老年宜居生活环境建设。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推动公共场所适老化,提升各类设施的适老性、可达性和便利性。“十四五”期间,开工老旧小区改造732个3.82万户,其中已完成509个2.48万户,完成金融机构无障碍环境改造156家,让老年人生活环境更舒心、更安心。
来源丨甘肃省民政厅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