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1
奔流热点17小时前
武威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事业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部署要求,持续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全力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引领,构建老龄工作“防护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将养老服务列入民生工作重点任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分工科学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武威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武威市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武威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实施方案》等30多件政策文件,构建养老服务“四梁八柱”,织密政策保障“防护网”,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筑牢社会保障底线,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4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7.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8.33万元,为五类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2760.99万元。落实基本医保制度。坚持分层分类,完善缴费机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2025年落实基本医保参保缴费147.26万元,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99.77%。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围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总体目标,持续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符合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市共保障低保对象58640人,发放资金25295.71万元。编密织牢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充分运用“甘肃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对农户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产业不稳、因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收入骤减和支出骤增、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况,及时给予救助,防止困难群众返贫致贫。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2亿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县福彩公益金60%以上用于养老事业发展。建成23所养老机构、35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托养、日间照料、老年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兜底保障能力。促进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全市14所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2家医养结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8所养老机构与邻近医院(卫生院)签订服务协议,开通绿色通道。武威市幸业颐养中心、凉州区康德颐养院分别被省民政厅、省卫健委评定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智慧养老突出线上线下服务。提供“4+N”(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月理一次发、每半年发放一次衣被)差异化上门服务,全力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一是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建设。建成智慧养老信息平台5处,加盟养老服务企业23家,打通服务终端,提供营养餐配送、居家照护、家政保洁、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五方面29项居家服务项目,累计提供上门服务89万人次。

激发银发经济内生动力,推动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全力实施适老化改造。加紧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工作,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短视频、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发布政策信息103条,分阶段、按进度将适老化改造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截至2025年9月,全市已完成适老化改造12425户,带动消费达10577.37万元。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敬老爱老纳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内容,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施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累计建成凉州区火车站街道朝阳社区、凉州区宣武街银武社区、天祝县华藏寺镇延禧社区、古浪县新堡乡兴民新村、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安远社区、凉州区西营镇碑岭嘉园社区6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凉州区康德颐养院梁志超被评选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武威市幸业颐养中心被评选为全国“敬老文明号”。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寓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每年开展1次“敬老月”活动。民勤县大漠银龄艺术合唱团开展演出活动30余场次。组建退休医护专家医疗队,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和业务培训。引导银龄志愿者立足乡村实际,广泛参与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古浪县大靖镇严万梅、张金秀等一批“最美武威人”发挥自身影响力,开展慈善捐赠,设立“善行义举榜”,以“榜”聚力,推动老年服务可持续发展。


来源丨甘肃省民政厅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点赞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