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21
奔流新闻5小时前
2025“最美基层民警”甘肃候选人旦知刀杰:驻勤帐篷扎在高原牧区的“阿旦”所长
“没有比人还高的山,没有比脚还长的路,有群众的地方,我们就必须到达……”甘肃卓尼县尼巴派出所所长旦知刀杰的这句话,刻在他十年扎根高原的每一步足迹里——印着霜雪,沾着泥土,连着牧民心,更暖在万千牧民的心头。
“你只管诗和远方,我们为你保驾护航”。11月10日,2025“最美基层民警”甘肃省候选人媒体推介会上,这位藏族汉子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基层民警最真诚的誓言。

驻勤帐篷扎在牧点,纠纷化解在当场
每年6至9月,是尼巴镇最忙碌的混牧季节。牛羊混群、牧场划界……看似琐碎的纠纷,若处理不及时,可能会演变成治安案件。面对辖区面积774平方公里、牧点如繁星散落的实际情况,旦知刀杰带领派出所民警在远离派出所的大山深处搭建帐篷,设立临时驻勤点。整个混牧期间,民警们吃住在帐篷里,巡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甸区。车载的铁皮壶、随身携带的馒头和方便面,成了他们的标配。遇雨天,

旦知刀杰常对年轻民警说:“只要群众能到达,我们就能到达;只要工作需要,群众到不了的地方,我们也要到达。”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为派出所民警的工作信条。十年来,旦知刀杰穿坏了80双鞋,累计行走两万余公里。从参与巡逻到带队巡逻,四个字的转换背后,是累计抓获在逃人员6人、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0余起的扎实业绩。
在纯牧业乡镇,矛盾纠纷调解需要智慧,更需要温情。十年来,在他的调解下,300余起家庭矛盾、126起邻里纠纷化干戈为玉帛。
2024年8月的一天,驻勤点的帐篷刚搭好不久,就接到牧民尕藏急促的报警电话:“旦所长,我的羊死了,肯定是桑杰家的牛顶的。
旦知刀杰先让两人冷静下来,然后慢慢调解:“尕藏,你说羊是被牛顶死的,得有证据,这就像打官司‘谁主张谁举证’,不能凭猜测。
如今,牧区群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遇到问题不再私了,而是主动找民警寻求法律帮助。“虽然报警求助多了,但好多纠纷在萌芽时就被化解了,这说明群众信得过我们。”旦知刀杰笑着说。
江迭公路上,总有他排忧解难的身影
江迭公路尼巴段海拔高、天气多变,自驾游
2024年1月的一个深夜,旦知刀杰接到报警:“我们在光盖山被困住了,有位老人快不行了!”他立即带领民警携带救援装备、氧气罐和棉衣,顶着零下二十

同年4月,一场暴雪突袭高原,10余辆自驾游车辆被困在无通信信号的山顶,天地间一片白茫茫。接到报警后,旦知刀杰迎着大雪带队出发,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徒步两小时才到达被困地点,然后逐个查看车辆情况,安抚游客情绪的同时,铲雪、开路、推车……从深夜一直忙到次日中午,连续奋战9小时,终于将30余名游客全部安全转移

截至目前,他和所里的民警一道,累计救援过300余辆被困车辆和1000余名游客,找回遗失物品210余件。其中,就包括2025年7月为青岛游客找回的那枚陪伴其20多年的结婚钻戒。仅凭一张照片,他带领民警连续三天在草原上搜寻,最终在草丛中找到了那枚小小的戒指,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客感动得当场落泪。
牧民口中的“阿旦”,担起大家的信任
在尼巴镇,群众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阿旦”。去年4月,牧民索南仁青收到诈骗短信称其贷款3万元,慌乱中他立即联系旦知刀杰。“他耐心讲解后,瞬间打消了我的顾虑。”索南仁青说,“现在大家遇到不明白的事,都会第一时间找‘阿旦’,他是我们的主心骨。”

除了本职工作,多年来,旦知刀杰参与劝返辍学学生300余次。2023年9月,刚读完小学的仁青辍学放牧,旦知刀杰乘车后又步行1小时赶到牧场,经过多次谈心,终于让仁青重返校园。
“阿旦”这个称呼里饱含着信任与亲情,多年来,他累计捐款捐物8000余元,为患病群众筹集医疗费,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用品。
坚守的背后,是对家庭的深深亏欠。由于父母不适应城市生活,旦知刀杰的两个孩子只能在村中小学、幼儿园就读。2023年12月,小儿子连续数天腹痛,父母怕影响他工作没有告知,直到孩子疼得打滚才打电话。孩子经多家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但仍需每年复查。面对这些,旦知刀杰只是笑着说:“只要孩子们健康快乐,在哪上学都一样。”但微笑背后,藏着为人父、为人子的愧疚。
从追逃一线到调解现场,从救援征途到牧民毡房,旦知刀杰在平凡岗位上的点滴故事,已汇聚成照亮平安中国建设的一束亮光。十年坚守,让这位“藏乡雄鹰”的翅膀更加坚韧,也让雪山草原见证着新时代公安民警的使命与担当。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张秀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张秀芸
奔流新闻记者
点赞
|
21
家和万事兴
2025-11-12
在救援中不顾严寒与艰难,成功救助大量被困车辆和游客,找回遗失物品,他是游客心中的守护天使。
严存义
2025-11-12
👍👍👍
网友49888
202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