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奔流新闻2小时前
“十四五”,甘肃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双突破
奔流新闻讯(记者欧阳海杰)11月19日,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专场上,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驰分享了甘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绿色矿山建设和制度创新,守护绿水青山的典范经验。
重点区域生态底色持续擦亮
围绕关键生态区域,甘肃实施精准化、系统化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在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于2025年9月全面完工,项目区涵养水源能力较2020年提升近13亿立方米,植被盖度提高近3个百分点,“黄河蓄水池”功能不断强化,其中玛曲县沙化退化草地治理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
祁连山生态屏障构筑行动扎实推进,完成水资源基础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评价,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摸清资源资产实物量与价值量。通过定期监测保护地内退出矿业权及周边生产矿山治理恢复情况,累计投入2.91亿元实施33个生态修复项目,治理面积达19万亩,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果。
针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甘肃全面查清生态破坏本底情况,加快推进平凉市、白银市、兰州市、定西-陇南、酒泉-金昌5个国家示范工程及74个省级生态修复项目。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基本解决全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难题,让废弃矿山重焕绿色生机。
绿色矿山建设成行业标杆
“十四五”期间,甘肃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提质增效,建立健全煤矿、金属矿等6类矿种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及评价指标,实现全省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全覆盖,规范建设、评估、遴选及动态管理全流程。
创新出台17部门联合支持政策,强化用地、用矿、金融、财税等方面激励,率先建立全国首个绿色矿山投融资项目库,累计授信金额49.7亿元,投放贷款27.2亿元,为绿色矿山建设注入金融活水。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建设绿色矿山160座,占全省绿色矿山总数的84.7%;其中2025年新建100座,占比达52.9%,金昌市白家嘴子镍铜矿、金徽股份郭家沟铅锌矿、酒钢集团西沟石灰石矿等一批标杆企业脱颖而出。
生态修复机制不断完善
甘肃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修复新路径,着力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报请省政府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综合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等项目,“生态修复+资源盘活”联动模式成为发展新导向。
同时,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省级技术规范,印发生态修复适宜植物物种应用指南,为科学治理提供技术遵循。依托创新平台培育适配甘肃自然条件的生态修复技术,多项成果落地见效,“黄河上游干旱半干旱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点赞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