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2023-10-14 17:13
“我是西部阳光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是甘肃会宁县新塬镇中心小学娃娃们的‘小瑄姐姐’,也是一个陪伴娃娃们成长、又被大家陪伴成长的幸运人。”小瑄开门见山介绍了自己。
阳光、直率、热情、语速快……东北姑娘的特性在小瑄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瑄,真名姜奕含,1999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大学毕业后,成为西部阳光基金会驻校社工志愿者,2022年9月来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塬镇中心小学,以一个姐姐,甚至是母亲般的存在,努力补画乡村孩子们贫瘠的心灵版图。也是这些孩子,一次次牵引着她的脚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去甘肃,是儿时的梦想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这首《月牙泉》是小瑄对甘肃的启蒙认知。
“小时候最喜欢听妈妈唱《月牙泉》。妈妈说,月牙泉在甘肃敦煌。‘长大后去甘肃’就成为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梦想的种子在孩童心中生根发芽,在青春期成长壮大。大三期间,老师问小瑄的未来规划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想去甘肃支教”。
老师鼓励她:“加油,这也是我一直想做但没能做成的事情,老师支持你。”
带着这份执念,2022年9月7日,跨越近两千公里,换乘几种交通工具,绵延起伏、蜿蜒曲折的山路从车窗外飞速掠过,小瑄一路颠簸后终于到达了新塬镇中心小学。
走进校园,仰望天空,那纯净的蓝色是在城市从没见过的,像碧玉一样澄澈,触手可及。这种自然馈赠的美景,瞬间让小瑄的心安定了。
她在朋友圈记录:相信自己不会辜负这里的一切,定位白银·新塬。
新塬镇位于甘肃会宁县东北部,距离会宁县城110公里,梁峁沟壑,纵横交错,气候干燥,年降雨量300mm左右,属典型的干旱山区。
“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羊肠小道,第一次学会了从水窖里打水,学会了生炉子,也适应了西北的旱厕和常来旱厕里的狗。”在陌生的环境开启新的生活后,小瑄有过失落,也有过退缩,但依然坚持了下来,因为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也因为这里每一个给予她温暖的人。
她在日记里写道:“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孤独和无措。入夜后满天繁星,浩瀚的苍穹像学校食堂的大锅把我一个人扣在里面。但是很幸运,学校老师、老乡们及可爱的娃娃们就像一朵朵伸手就能摘到的云,他们以水蒸气的形态来到我的身边,拉上我一起凝聚成云。大家一起冲破了这口大锅,逐渐幻化成无数场珍贵的雨,滋润这片值得被热爱的土地。”
音乐,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月亮月亮光光 羊娃吆到了梁梁/梁梁上没草长 吆到沟凹凹上/我在沟凹凹上 你在高高山梁/你吃羊肉面香 我捡羊粪蛋脏/天转转地转转 羊粪变成地软软/沟梁上铺片片 蒸包子变餐……
在新塬中心小学的社工课或者大课间,这首由西北民谣音乐人张尕怂谱写的花儿调调的童谣是孩子们最喜欢传唱的歌谣。
“3月份新学期伊始,学校支持我独立带一个乡土音乐或童谣兴趣小组,因此联系到黄河尕谣团队,想要寻求一些帮助。”对于农村的孩子,音乐美育教育资源很缺乏。由于学校音乐科目教师只有一人,孩子们音乐课少,同样喜欢音乐的小瑄想把更多更动听的旋律唱给他们。于是,就有了和张尕怂的第一次合作。
张尕怂也被小瑄的真诚打动,“一位社工志愿者,心里装着学生,总想给孩子们创造不一样的快乐,这份情感就值得被尊重。”闲暇之余,张尕怂创作了10首童谣,适合不同年级的孩子唱,《月亮月亮光光》《甘肃会宁娃娃》《年轻人谁不跟潮流》……花儿的调调,质朴美妙的歌词,用会宁方言唱起来别有风味。
小瑄根据每个年级孩子的特点,组建了四个歌唱队,成立了歌唱团,学唱童谣,孩子们的课余被音乐熏陶、滋养,个个喜气洋洋。
9月份,张尕怂走进新塬中心小学,来检验孩子们的成绩,和孩子们一起歌唱。小小的社工室内,美妙的音乐为谱,一个个或温暖或俏皮的小细节为音符,孩子们和黄河尕谣团队的老师们一起将旋律唱得悠扬动人。每个人都是奏响旋律的参与者,每个人也都是真诚友爱的聆听者。
“学校198名学生,有80%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展示自我的机会,也需要被看见,被关爱。”小瑄想用淳朴、美妙的音乐,为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
而这,也只是她志愿服务中的一次小行动。
“我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
“小瑄姐姐,我喜欢你。”“小瑄姐姐是我的花仙子。”“小瑄姐姐很可爱很帅气,我很喜欢。”
……
小瑄有一个收纳袋,收藏着孩子们给她的各类小纸条、小作文和小图画,稚嫩的语言,抽象的画风,以及歪歪扭扭的拼音、汉字,无不浸透着孩子们对小姐姐单纯又质朴的依恋。
“我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他们善良、热情,有蓬勃的生命力。 ”在教学中,小瑄学着去接纳和包容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凡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她都会大力夸奖,让小朋友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惊喜。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为他们带来希望和光,也要给他们打开看到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或许在以后的某一天,可以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选择。”
在学校,小瑄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自己的小秘密、小情绪、家里的变故等都愿意偷偷向她倾诉。
四年级的小伟是小瑄接触的第一个留守儿童,这个小男孩性格腼腆、内向,眼神里充满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纠结和迷茫。
2022年12月中旬的一天,小伟给小瑄分享了他的小秘密:“我的妈妈去世了。我的姐姐是个残疾人,她喜欢上学,但现在上不了了。”
“当时他的神态和语气都很平静,但这两句话就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了我的心头。”小瑄无法理解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能如此平静地诉说家庭变故,“或许他已经习惯了困难生活给予的重压。”
小伟的妈妈是因为痉挛截瘫去世,姐姐也患上了遗传性痉挛截瘫,之前还可以坐轮椅上学,在病情恶化后再也没走出过家门。
听着小伟的诉说,小瑄情不自禁地蹲下拥抱了他,轻声地对他说:“辛苦了,你是个很棒的小孩,谢谢你愿意跟我分享这些秘密。以后我去家访,好好陪陪你和姐姐,好吗?”小伟开心地说:“好的,谢谢小瑄姐姐。”
这是一个有些拥挤和凌乱的五口之家,小伟和姐姐、爸爸、大伯、大伯的儿子一起生活,平日里大伯在家里照顾几个孩子,爸爸则外出打工。小瑄的家访让这个平日沉闷的家有了难得的欢笑。
“我给姐姐剪指甲、梳头,也给他们唱歌听。这个小姑娘不能说话也不能写字,但相处中能够感受到她需要被关爱。”这是一种来自成长岁月中漫长的孤单与不安全感,以及对爱的强烈渴望。小瑄说,她没有办法改变太多,能做的就是多陪伴。
后来,小瑄在学校观察到,小伟的笑容一天天多了,也主动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上课积极举手表达,自信正一点点回到他稚嫩的脸上……
爱和被爱的双向奔赴
志愿服务的生活虽辛苦但也温暖,守在僻静的大山深处,仍有一种力量打动人心,那是爱和被爱的双向奔赴。
“老师,我想邀请您去家里。”“那如果我不去呢?”“必须得去!你不去我会难过的。”五年级的小薇有点局促,但语气却十分认真。
小薇的妈妈在她2岁时离家出走,杳无音讯。从小没有感受过母爱的她对小瑄的依赖更深。
10月9日晚,小瑄再次来到了小薇家的租住屋,这已经是她今年的第三次家访。
两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平房,居住着奶奶、爸爸、小薇和姐姐、哥哥。一间是厨房,做饭睡觉两用,另一间是几个孩子睡觉的,写作业只能趴在炕上。
85岁的奶奶颤巍巍地握着小瑄的手,连声夸赞:“小瑄老师真好,又来家访了,今晚一定要留下来吃饭,特意做的长面条。”在农村,待客的最高礼遇就是一顿手擀的长面条。
“就是,一定要留下来吃饭。”小瑄出现时,小薇扑向她的怀抱,撒娇地说,“小瑄老师,我太喜欢你了!就知道你一定会来。”
爱是双向流动的,又在流动中变得浓厚。
在志愿服务的一年多来,小瑄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聊天,做游戏,聆听他们的故事,家访中遇到陷入困境的家庭,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她也用自己擅长的音乐,编排有趣的舞蹈,教孩子们唱歌,抚慰和鼓舞孩子们孤单的心灵……
乐乐是个智障儿童,性格孤僻、胆怯,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来没有登台表演过。今年“六一”儿童节,小瑄特意编排了歌舞表演“夜空中最亮的星”,邀请乐乐登台,并C位表演。
第一次穿上白纱裙登台,乐乐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手有力地挥动着,好像宣告着“我可以,我能行”。台下看乐乐表演的妈妈,早已泪流满面。
那一刻,小瑄觉得,志愿服务虽微弱,但也会成为纤细的烛光,暖暖地闪耀着,让需要的人重新充满活力。
原本小瑄的志愿服务合约一年,但孩子们舍不得她走,又续约了一年,“小孩就是一面镜子,你做得好他们自然能看到感受到,他们也会把一些好东西反馈到我身上。我们相互提供情绪价值和支持。所以,在喜欢的地方做有意义的事,我觉得很幸福。”小瑄爽朗的笑声,和她的人一样,温暖而有力量。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欧阳海杰
图·视频丨奔流新闻记者 赵相龙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温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