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3-20 22:01 28.72万热推
杜甫在秦州漫游,念兹在兹,这里的一草一木总关情,或许他真的想对李白说:“老友,吾到汝老家了,而君又在何方?”
天水甘泉的诗圣雕像
李白的诗文中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但他生前反复强调,并引以为傲的是“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意思是说,我本是陇西平民,流落至楚汉之地。
但到后世,李白的原籍一直是争议的热门话题,人们争论的重点集中在四川绵阳江油、陇西成纪、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等三个地方。
李白的身世,最原始、最权威的记载只有两个,一是李白后认的族叔——宣州当涂县令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一是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为李白所作的墓志铭《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后世所有李白传记中凡涉及身世、籍贯等问题,无一例外皆依据于此。
李阳冰在为李白作的《草堂集序》里说“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子孙女搜于箱箧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数十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世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仕禄。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也就是说李白是陇西成纪人,祖先由于获罪,易姓名,神龙初,才逃回蜀中。
且不评说李白的祖先获罪易姓名,只说在诸多的历史记载中,陇西成纪是一个逃不开的地方。
烟雨中的麦积山
陇西郡,秦汉至隋唐行政区划,秦汉时辖地范围较大,一度包括今甘肃省天水、兰州等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地处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郡治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南),三国时迁到襄武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唐时改陇西郡为渭州,陇西郡之名从此消失,郡治襄武县保留了陇西之名,成为陇西县。
可以看出,现在的天水,在当时属于陇西郡的管辖范围,细究而查,陇西成纪指的正是现在天水市的秦安县。何况,这片古秦州大地也不止一次出现在李白的诗作中。
闻一多认为李杜的会面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并把这次相遇比作“太阳和月亮的相碰”,那么李白和杜甫二人,谁是“太阳”?谁是“月亮”呢?从创作风格来看,李白是太阳,热情奔放;杜甫是月亮,内敛深沉。
李白与杜甫在杜甫的父亲杜闲的家里相识,从此两人不仅相互酬唱,并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见面时,李白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诗名不显。李白大杜甫11岁,因此,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有极高的评价,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太平寺双玉兰堂
他们常以诗相赠,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杜甫给李白写了近二十首诗作,但李白写给杜甫的,记者翻阅了《李太白全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这又是为什么呢?
杜甫在天水听说李白被流放夜郎,对他表示担忧。两人此时离别已经15年,年过花甲的李白此时流放夜郎,杜甫得知此讯后,积思成梦而作《梦李白二首》。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全诗体现了李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后来得知李白平安,但杜甫对老友的思念丝毫未减,于是杜甫再写下《天末怀李白》表达牵挂之情:“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遭遇愤慨不平。
李白应该也挂怀杜甫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似乎他们彼此情感的付出是失衡的,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
如果说,天水只是李白的祖籍之地,那么对于杜甫,秦州大地则成就了他的诗歌高度。
天水东柯杜甫草堂
在天水的这段时间,是杜甫一生最为艰难的日子,也是杜甫创作激情最为高涨、诗歌艺术发生飞跃性变化的时期。
动若参与商,两人不复再见。
3个多月后,贫病交加的杜甫告别优美的自然风光给他心灵些许慰藉的秦州,再次踏上漂泊之路,经陇南南下四川。
而李白则在公元760年流放夜郎途中被赦归,次年在安徽当涂病逝。
在秦州,杜甫创作的117首《秦州杂诗》,使他从众多的唐代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高山仰止的千秋“诗圣”,终和“诗仙”李白比肩而立,成为世界级诗歌巨匠的标志。
【奔流文化·寻陇】诗意游天水!1200多年前,大唐诗圣在这儿梦见了诗仙(上)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刘小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刘杨
刘小雷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