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07-24 21:50 6.83万热推
1937年11月初至12月末,侵华日军先后对兰州发动数次空袭,这一年的冬天,从初闻国难到亲历战争,金城百姓接受了抗战烽火的首次洗礼。相对于既往史料中关于此后数年兰州空战与防空作战的详细记载,围绕日机首度袭兰的历史瞬间,在当年中外人士回忆录的微观视角里,真实记录了战争降临时的历史即视感。
飞临兰州上空之日机 引自《甘肃省人民防空志》
1937年11月5日,日机首次空袭兰州。《大公报》记者徐盈在通讯集《抗战中的西北》中写道,此前“静静的兰州”被敌机投下的炸弹所震动,“使全城的人民感受到了威胁”。
“这以后,每天到五泉山的路上满是人,早去晚归,轿车络绎,处处可以看到避难者做活动。”省会警察局局长马志超接受徐盈采访时表示,第一次遭受空袭时,全城风声鹤唳,抓获“嫌疑汉奸”多达85人(抗战期间在兰州确有潜伏日特及汉奸,据亲历者回忆,此后几年的日机夜间空袭时,曾有人在兰州城内以手电筒向夜空照射指示目标,还有人在拱星墩机场附近坟地中对空发射信号弹,但鲜有捕获)。也有不少人因为缺乏防空常识存在暴露目标的危险,如敌机来袭时,全城398个人力车夫中竟有390个都头缠白布,“它们没知识,不懂得这就是目标,而我们的防护团员也不晓得去制止。”当时成立的“防空总团”编制1970人,主要成分是保甲长,在日机首次空袭兰州时并未发挥应有作用,马志超认为此团体“还有积极整顿的必要”。
抗战时期日机空袭兰州 引自《甘肃省人民防空志》
从其他史料中亦可看出,当时的兰州几乎属于不设防状态。王艾邦在《抗战时期甘肃防空及救济机构组织概况》一文中回忆,1937年11月5日兰州遭受日机首次空袭时,尚无任何防空措施,市区亦未发出警报,市民误认为是本国飞机,不少人“站立街头,举首仰望”。原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安守仁也曾回忆,当天下午7架日机飞临兰州西关什字上空,机翼上的日军标识清晰可见,“当时从政府到百姓,大家都毫无防备,纷纷跑出来看热闹。”据闻日机在东郊机场投弹2枚,炸死2人、多人受伤;安守仁目睹机场附近路面被炸出一个筛子大小的弹坑。
12月4日和6日,日机又两次空袭兰州。当时正在肃州休整的美国地质学家马文·韦勒在日记中写道:“县政府收到电报称兰州遭到日机空袭,11架日本飞机在兰州机场投下3枚炸弹,炸死3个工人,这的确是令人吃惊的消息。”但他认为,“日本飞机离兰州太远了,不可能经常来空袭。也许这一次主要是侦察,当日机发现飞机场上停着许多飞机时便匆匆逃走了。在我们离开兰州以前那里就修筑了大的防空洞,因此我觉得兰州对空袭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河西各县亦闻警而动,张掖县于12月8日早晨举行防空演习。马文·韦勒抵达凉州城后,听到了日机再次空袭兰州的消息,“第1次共11架飞机,在飞机场投掷一些炸弹;第2次共17架,但并未投弹。”回到兰州后,马文·韦勒认为兰州已经有了战斗机,并几次起飞作战,日本飞机还没有来得及投弹便把它们赶了出去。“在旅馆后院有一个防空洞,所以我们觉得十分安全。”
抗战时期兰州皋兰山防空瞭望台 引自《甘肃省人民防空志》
12月21日的日机空袭兰州和中国战机升空迎战之役,中美双方亲历者均有比较详实的记载。
李恭《敌机袭兰纪略》一文回忆,“1937年12月21日,敌机9架再袭兰州,防空司令部得讯后,即于11时40分发出警报,我空军旋飞升迎敌。12时许,敌机窜入本市西郊上空,绕道皋兰山后,在东川投弹12枚。据报载,共毁民房30余间,伤男女各一人,死一猪,伤一马,余无损失。”作者于12月24日路过拱星墩飞机场,“在汽车中遥见场中停放之一机,翅上略有创痕,正在修理中。”
马文·韦勒在日记中对此役记载尤详。“那天警报拉响以后,上午11时30分钟声、哨声齐鸣,我和弗雷德正在写考察报告,警报声虽然不大,但我们也受到惊扰,后来看没有什么动静我们又继续工作。正午时分,喇叭声、钟声又响起来,又没有什么事,我们仍继续工作。到12时30分,日本飞机飞来,当我听到第一个炸弹爆炸时,还以为是午炮声(当时兰州城区每天早午晚分别在城墙上鸣放号炮三声,称为“子炮”“午炮”“定更炮”,市民以炮声判断时间),紧接着又接连传来几声爆炸声,我们才听出是日本飞机轰炸的声音,爆炸声是从东郊飞机场传来的,那里距市区相当远,但是爆炸声很强烈,纸窗剧烈震动。我们冲到屋外去看,最后发现日本飞机飞得很高,我们无法看清,也看不出有几架。从第一次警报开始,中国飞机就起飞并在城市上空盘旋,我们看到中国飞机在追逐日本飞机,还听到微弱的机枪声。另一次警报是在下午,后来听说这次警报是错了。当天晚上我们听到消息,9架日本飞机共投下12枚炸弹,伤一男一女和一匹马,炸死几头猪,炸毁30多间草房,这就是全部损失情况。”
通过对照印证相关史料,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一是侵华日军惯于夸大空袭战果,意图摧毁中国军民抵抗意志,这是战时对华舆论战和心理战的一种形式。1938年1月11日,马文·韦勒考察团收到从上海寄来的报纸,其中1937年12月23、24日的报纸都报道了日机轰炸兰州的消息,一张说兰州一再遭受惨重的轰炸,另一张说12月21日日本飞机击落或击伤14架中国飞机。二是中美双方亲历者分别“复盘”此役真实情形,对日方宣传予以驳斥。如李恭称:“据实书之,以示情实;敌之谰言,不可信也”。马文·韦勒亦强调“报纸上的日方报道是不可信的”。三是此役中方战损情况得到相互印证。据馆藏档案记载,12月21日的空袭,日机投弹14枚,造成3死4伤,震倒房屋30间(陈乐道、王艾邦:《日军轰炸兰州及甘肃各地实录》)。对照前述中美双方亲历者回忆,日机投弹数量、房屋毁损数量、家畜损失数量等基本一致,人员伤亡统计虽略有出入,但均为个位数,总体损失集中于东郊,相对轻微。中方战机至少有1架在空战中受轻伤但可修复。四是1937年冬的几场空袭与防空作战,日机投弹对于兰州市区和机场并未造成实质损失,中方亦未击落日机,双方初次交手虽然战果寥寥,却预示着未来兰州空战的激烈。
谢觉哉等与兰州文化界人士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合影 甘肃省图书馆藏
马文·韦勒在1937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就我所知,新年前夕这里没有钟声,也不会鸣汽笛,我猜想这个时期拉汽笛会被人们误认为是空袭警报的。”兰州人就在这种紧张备战的气氛中迎来了新的一年。1937年冬天的空袭,使得“鬼子来了”不再是传闻。一方面,对于战时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据徐盈实地采访,兰州城外的房租从每月6角涨至6元,粮价亦步步上升。另一方面,日寇的残暴不仅没有吓倒金城百姓,反而激起了团结抗战的决心和勇气。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和动荡后,地方当局迅速整顿省会防空司令部,加强防空设施建设和居民疏散,逐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全省防空网。与此同时,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地下党组织倡导和影响下,各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积极开展宣传募捐活动。当睡狮被唤醒,侵略者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文丨史勇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网友57383
2025-07-25
铭记历史
网友26866
2025-07-25
兰州历史
fgg
2025-07-24
点赞
张原诚
2025-07-24
兰州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