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5-29 11:39 14.85万热推
【大敦煌·悦读】“敦煌八景”诗话
“敦煌八景”,是清代道光年间敦煌知县苏履吉主持编修《敦煌县志》时,在前“敦煌八景”基础上重新修正的,其内容按地理方位从东向西依次为:危峰东峙、千佛灵岩、沙岭晴鸣、月泉晓澈、绣壤春耕、党水北流、古城晚眺、两关遗址。苏履吉特为每景赋诗一首,增色添彩。自此,“敦煌八景”伴着赋诗,风传古今。
进入新世纪,阳关奏新曲。古老的党河焕发青春,新建的党河风情线东岸,特将“敦煌八景”诗立碑展示,使党河风情线充满诗情画意,引得游人驻足欣赏,追忆故人,情飞远方。一位福建德化的游客,当获悉《敦煌八景》诗是他们的祖辈苏履吉所作,感到格外自豪并抄录珍藏。更多的游人面对诗碑,沉浸在敦煌的美妙诗意之中。
现将苏履吉《敦煌八景》诗解读如下——
《危峰东峙》:“矗立云峰碧汉间,相看积雪接天山。朝暾初上高如掌,暮霭微凝翠若鬟。是处排空还耸峙,几回凭眺欲跻攀。停车道左频翘首,白云无心出岫间。”
诗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明朗、意境开阔的三危山全景图。你看:碧空、雪山、朝日、暮霭、白云的色彩与意境的渲染,使三危山瑰丽迷人,神秘莫测;三峰耸立,排空而起,凭眺跻攀,停车道左的静态与动态的照应,使三危山虚实交融,雄险无比。真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衬,妙在其中。
《千佛灵岩》:“南山一望晓烟收,石洞㟏岈景色幽。古佛庄严千变相,残碑剥蚀几经秋。摩挲铜狄空追忆,阅历沧桑任去留。玉塞原通天竺国,不须帆海觅瀛洲。”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千佛洞(莫高窟)的幽美、博大、沧桑的情状。尤其是末尾两句:“玉塞原通天竺国,不须帆海觅瀛洲”,明写玉门关为通天大道,暗喻千佛洞为佛国圣地,真是一语双关,妙趣横生,读来耐人寻味,回味悠长。
《沙岭晴鸣》:“沙州自古是名区,地以鸣传信不诬。雷送余音听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如山积满高千尺,映日晴烘彻六隅。巧夺天工赖人力,声来能使在斯须。”
沙岭晴鸣,沙州奇景,古往今来,鸣传不停。作者引古论今,妙笔生花,将这一“沙漠景观”完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月泉晓澈》:“胜地灵泉彻晓清,渥洼犹是昔知名。一湾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镜比明。 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竭来亭畔频游玩,吸得茶香自取烹。”
好个“一湾如月”,妙哉“半壁澄波”,任你“风卷飞沙”,看我“渊含止水”。作者健笔自如,妙手回春,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月牙泉的自然美、神奇美、高雅美,为“月泉晓澈”增色传神,情萦古今。
《绣壤春耕》:“周围绣壤簇如茵,翠色平铺处处新。南陌风和晴欲遍,西畴日暖绿初匀。 老农扶杖依田畔,稚子携锄立水滨。 但愿长官勤抚字,丰年屡报乐吾民。”
绣壤如茵,翠色平铺的春景,有了人民的辛勤耕耘,才会锦上添花,丰年民乐。然而,这一切都与“长官”的惠政是分不开的。这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是一幅春耕图,又是一首爱民曲,读来动人情怀,引人情思。
《党水北流》:“党河分水到十渠,灌溉端资立夏初。不使北流常注海,相期东作各成潴。 一泓新涨波浪浅,两星平排树荫疏。最爱春来饶景色,寒水解后网鲜鱼。”
党河十渠浇灌,沙州万亩良田。两岸景色秀丽,春来网鱼新鲜。身为敦煌知县,政余犹咏诗篇。故人虽然远去,真情犹在人间。捧读苏履吉的《党水北流》诗,我的心头不由生发出如此感受。
《古城晚眺》:“雉堞迷离映夕阳,城西原是古敦煌。榛苓已作今时慕,禾黍谁怀故国伤。最羡三秋呈霁色,依然四郡镇岩疆。闲来纵目荒郊外,一阵清风晚稻香。”
三秋黄昏,天气放晴。作者漫步城郊,面对古城夕阳,榛苓禾黍,遂生故国忧伤。然而,随着晚风中飘来的阵阵稻香,作者顿觉神清气爽,诗意盎然。真乃晚霞过后是夕阳,辛勤耕耘好风光。
《两关遗址》:“西界阳关与玉门,于阗古道迹犹存。曾看定远成功返,已遣匈奴绝塞奔。 此日歌传三迭曲,当年地记万军屯。一方雄控今何若,几度春风许等论。”
雄关古道依然在,定远班超随风远。在这当年拓边屯兵,固土安邦的地方,已呈现出了新的繁荣局面,那唐人的《阳关三叠》的曲调,已不合时宜了。作者面对两关遗址,追忆前人伟业,激发后辈豪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
总之,苏履吉的《敦煌八景》诗,情系敦煌,相互映衬,诗句舒畅,诗意优美。品读全诗,简直是在欣赏当年敦煌的社会清明图和田园风情画。
敦煌自明代关闭嘉峪关以来,旷无建制达200余年。“风揺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1)”,就是其荒凉景象的诗意再现。自清雍正年间移民拓边以来,甘肃全省56州县移民到敦煌,开荒屯垦,兴修水利,“使百年荒原变为平畴畸错,林树茂密的绿洲耕种区(2)”。这是自汉武帝时“移民实边,开疆拓土”后又一次移民壮举,使敦煌政通人和,农业发展,文教兴盛,新建郡城,再度繁荣。苏履吉承前启后,主政敦煌,锦上添花,诗传佳话。
苏履吉(生卒年不详),字九斋,清代福建德化(今福建省德化县)人。道光四年(1824年),任敦煌知县。道光七年(1827年)任安西知县,随带军功加三级。道光十年(1830年)回任敦煌。苏履吉在敦煌先后在任7年,文治武功均有建树。敦煌旧有鸣沙书院(今东街小学),年久颓圯,公倡捐二千金,重事修葺。并增益脩脯诸生膏火之资,延请武威孝廉曾元鲁主讲。置城乡义学多处,文教兴旺,传为佳话。自咸丰、同治至光绪年间,敦煌士子明经拔萃,登贤书者,颇不乏人。又重修《敦煌县志》,识者钦为一时风雅之吏。其《敦煌八景》诗,更是以诗咏史,以诗传情,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进入新时代,飞天舞东风。喜看“敦煌八景”老树新枝,又添“敦煌新八景”:悬泉汉置、雷音重光、沙州夜市、党河风情、阳关卧佛、葡萄田园、雅丹奇观、大漠光电。相信随着岁月的沉淀,时间的推移,“敦煌新八景”将融入“大敦煌文旅经济圈”,焕发光彩,再赋新韵。
注释:
(1)引诗见清·汪漋《敦煌怀古》其六,原载《古人咏敦煌》(李茂锦选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
(2)引文见《敦煌简史》(张仲著)第八章 清代时期的敦煌:第一节 移民屯垦、开设沙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版。
撰稿丨景峰
图丨均由作者提供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微信:BL19530461646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