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23小时前
上世纪80年代,孩子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家里也没有什么课外书,完成了学校的作业后,基本没有什么学习的任务。有了电视后,很多时候就躲在家里看电视。
很多人对看电视有误解,以为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那个时候的农村,电视画面清楚的往往就一个台,这虽然有点枯燥,但对孩子来说也少了选择的考验。
那个时候的农村,没有少年宫,没有图书馆,没有什么课外读物,父母也不像现在过度关注孩子的教育,主动给安排各种学习培训。农村的孩子是自由的也是散漫的,是独立的也是无助的,是淳朴的也是迷茫的。电视机的到来,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了解外部的窗口。通过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借助生动形象的声音影像,可以了解之前在农村不可能接触、知晓、想象的世界,精神生活得到了几何级数的丰富。
回顾那些年在村里看过的电视,感觉电视就是农村生活的“虫洞”,让村民特别是孩子的所思所想借此与大局大势大潮有了一个链接,缩小了体验差距,抵消了偏远闭塞,避免了坐井观天。
有了电视,特别是《新闻联播》,不仅可以听到国家大事,而且可以看到国家大人物、大事件,可以看到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长江大桥,可以看到美丽的大山大川大海……
那个时段,国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西游记》先后制作播映,对于孩子来说,看电视剧比看书要过瘾多了,而且不用花钱买书。特别是《西游记》,作为在老家诞生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看得更为亲切。当时还看了纪录片,印象最深的是《话说运河》《话说长江》,那个主持人陈铎,声音非常有磁性,给人感觉非常有范。
刚有电视的时候,国产电视剧还不多。电视里播放了不少日本的电视连续剧,比如,《血疑》《排球女将》,还有日本的动画片,像《聪明的一休》《花仙子》《圣斗士星矢》《哆啦A梦》等。
引进日本电视剧的同时,香港的影视业也在蓬勃发展。在《上海滩》之后,80年代前期最经典的就是“精武三部曲”《霍元甲》《陈真》《霍东阁》。霍元甲是一代宗师,陈真是他的徒弟,霍东阁是他的儿子。这三部电视连续剧几乎一年一部引进内地,不断掀起收视热潮。
当时根据金庸同名小说拍摄的《射雕英雄传》,也极受欢迎,郭靖、黄蓉的形象影响深远,梅超风和她的“九阴白骨爪”还给很多孩子留下了不小的阴影,特别是看到屏幕上她从蒙古大漠来到中原,杨康给她找了几个练功的无辜人员,当时觉得她的出场、出手都有点瘆人,由于那时已经知道中原离家乡很近,自己一度因之睡觉不敢关灯,晚上不敢把目光投向漆黑的田野。
《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的爆火,不仅带动了金庸其他小说的改编,也加速各类武侠小说的流传。《雪山飞狐》《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等一部接一部地拍,甚至一部小说前后拍过很多个版本。古龙等很多人的武侠小说也被不断送上荧屏。
在武侠小说火爆的同时,琼瑶的小说及其编剧的电视剧也开始红遍大陆。《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梅花三弄》《婉君》《青青河边草》《情深深雨濛濛》《还珠格格》,等等,打发了很多人的业余时间。
港台电视剧霸屏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大陆的电视剧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四世同堂》《十六岁的花季》《乌龙山剿匪记》《济公》《聊斋》《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以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等,不同类型的电视剧源源不断地涌现,市县甚至乡镇普遍建立电视台,有线电视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在覆盖城市后向农村延伸,荧屏上的选择越来越丰富。
对于孩子来说,肯定会看动画片。那个时候,除了日本的动画片,还有来自美国的《唐老鸭与米老鼠》《猫和老鼠》和来自东欧的《鼹鼠的故事》。国产动画片也出现了一些,除了《海尔兄弟》《葫芦娃》《舒克和贝塔》,印象最深的国产动画片就是《黑猫警长》,看了很激动,而且还跟着长知识。
电视台不可能天天放电视剧,有的时候也会放电影。什么《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小兵张嘎》等革命电影,都是那个时候在家里的电视机上看的。(龚浔泽)
来源|新华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