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03-31 21:09
“打针痛不痛呀?”
每当护士姐姐这样问
年仅4岁半的双胞胎姐妹
都轻轻摇头
平时打针也会哭的孩子
为什么主动挽起袖子
含着眼泪、一声不吭
因为
她们知道自己是来
“捐血救妈妈”
3月26日上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血液内科干细胞采集室内
一场特殊的生命传递正在进行
一对年仅4岁半的
同卵双胞胎姐妹
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
一边拿着画板坐在床上画画
一边通过外周血干细胞分离机
为身患急性白血病的母亲
捐献造血干细胞
孩子一边采集造血干细胞,一边画画。(图源:人民网)
三个月前
38岁的李女士
在常德老家确诊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她是独生女
父母年近七旬
身体无法承担
中华骨髓库也未能
匹配到合适供者
由于患者体内
存在强效HLA抗体
脐带血移植亦不可行
在这生死关头
唯一符合条件的供者
是她的双胞胎女儿
李女士的女儿(图源:长沙晚报)
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李颖副教授介绍
“儿童供者体重通常
需达到受者体重的
三分之一以上”
这对体重还不足20公斤的
姐妹显然不达标
并且
单靠一个孩子的干细胞量
远不能满足成人移植需求
而分次采集又可能
延误移植时机
经过反复讨论
团队最终决定采用
“双供者同步采集”的方案:
同步动员两名双胞胎的
造血干细胞
既不让孩子重复
采集和穿刺的痛苦
又能及时采够足以支撑起
母亲生命的造血干细胞
低龄双供体联合移植
尚无先例
如何尽可能
减少孩子的痛苦?
怎样快速安全地
获得足够的干细胞?
医护人员正在为姐妹俩抽血。(图源:长沙晚报)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
种种难题
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联合麻醉科
建立了高难度的血管通路
由麻醉科尹欣林副教授为两名幼童
完成了麻醉状态下的
颈内静脉置管
采集前的连续5天
姐妹俩每天需接受两次静脉采血
医护人员正在进行干细胞采集(图源:人民网)
在姐妹俩的采集床上
有护士姐姐送的
幼儿故事绘本《勇敢的小象》
图书《田鼠阿佛》及水彩笔等
两个孩子一边听着机器的响声
一边画着稚嫩的简笔画:
有姐姐、妹妹
还有留着长头发的妈妈
在春天的阳光下
绿草地上奔跑、欢笑
……
孩子的画(图源:长沙晚报)
约4小时的采集后
医疗团队成功
从两名孩子体内
分别采集到
109毫升造血干细胞
当天送到移植仓里
给李女士输注
双胞胎姐妹术后恢复良好
各项身体指标稳定
针对公众对造血干细胞
捐献的常见疑虑
李颖医生解释:
“造血干细胞具有强大再生能力
通过皮下注射动员剂
促进其释放至外周血
再经分离机采集
过程类似成分献血
捐赠后1-2周即可完全恢复
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据悉
这是首次采用
两名低龄儿童联合
捐献外周血干细胞的方式
救治同一成人患者
其背后凝聚着
医学技术的突破
医者仁心的守护
与血脉相连的亲情力量
妈妈给了孩子生命
孩子给了妈妈生机
为两个小宝贝的勇气点赞!
也祝她们的妈妈早日康复!
来源丨新华每日电讯、央视新闻、人民网、澎湃新闻、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杜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