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客户端3小时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樊舒瑜
4月23日上午,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言人介绍,本次任务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其中,由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科研团队负责的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
据悉,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本项目将从个体水平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
近日,在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正进行对涡虫上中国空间站前的准备工作。该科研团队已经围绕涡虫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为这次送涡虫上空间站积累了丰富经验。
“有科学家曾将涡虫切分成279块,实验结果令人惊讶,这些片段竟都分别再生成了一个新的完整涡虫个体。”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曹忠红介绍,这种能力让涡虫成为科学界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广泛用于开展与再生相关的研究。
在显微镜下观察,涡虫形似柳叶,身体呈半透明。曹忠红和团队成员从前期精心培养的涡虫中,仔细挑选能够飞天的“幸运儿”。每条涡虫都被切分为头部、中段、尾部三部分,再优中选优,最终仅有48个片段样本能成为神舟二十号飞船的“乘客”。
在飞往空间站的路上,经过特殊处理的涡虫实验样本将处于休眠状态,直到抵达空间站生命生态实验柜的小型通用生物培养模块,才会被“唤醒”。实验过程中,涡虫样本还会在特定时间点自动进行样品固定,由航天员回收后保存在“太空冰箱”中。这样一来,涡虫基因和蛋白质在修复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就能在太空中被定格,并被完整地带回地面。
“未来,随着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时间不断延长,严峻的太空环境对生命体的损伤及修复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曹忠红表示,在空间微重力和辐射环境下,涡虫细胞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修复的过程又是怎样展开的,这次实验或许能给出答案。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