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4-25 18:28
近日,北京市民刘先生买了“去屑三分钟奇迹洗发水”,用后发现去屑效果一般,根本没有奇迹可言。找商家理论,对方却说这款洗发水就叫“去屑三分钟奇迹”。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购物陷阱,你遇到过吗?
据报道,近年来市场上存在“心机商标”泛滥的现象:“千禾0”酱油、“壹号土”猪肉、“树上熟”水果、“山里来的土”鸡蛋、“0添加西”梅、“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调味品、“零蔗糖”冰激凌、“安踏断码”、“120W”充电器……商家通过拆分词语、模糊标注、嫁接概念的手段,把普通商品包装成消费者想要的模样。他们深谙消费者“天然”“健康”“高端”等心理需求,通过商标设计制造信息差,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
这些商家的套路,不管主观上作何解释,客观上总难洗刷“带有欺骗性”的嫌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但当商标本身成为需要“解码”的谜题时,实质是对法定权利的消解。其次,“心机商标”模糊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基线。当劣质产品通过视觉伪装混迹于优质品牌之列,本质上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若长期放任这类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必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这都要求我们加大对“心机商标”的整治力度,更好地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因此,治理商标“文字游戏”乱象,不仅需要消费者自觉抵制,更需要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打出监管组合拳,通过有效的商标管理,制止欺诈行为,监督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开展服务领域的消费维权工作。唯有让“心机商标”无处遁形,才能守住商业诚信的底线,让消费者不再为文字游戏买单。
经商之道,在于诚信为本、表里如一。一个商标要成为驰名商标、蕴含真正的品牌力量,来源必须是产品的内在品质过硬与企业的扎实诚信经营,绝不是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那些忙着在包装上“挖坑”的企业可能忘了:消费者或许会中一次计,但绝不会永远当冤大头。倘若一个企业只是热衷于走捷径、抖机灵、玩“商标戏法”,最终也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文丨奔流新闻评论员 柴小艳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柴小艳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
飞爸
2025-04-26
我们每天不知道要遇上多少坑蒙拐骗的事,唉!
张原诚
2025-04-25
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