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5小时前
羊、猪、熊
大家都不陌生
但把它们的形象组合起来
生成一种叫“貘(mò)”的动物
长啥样?
文物为你揭晓答案↓
西周神秘物种来袭
它是什么动物
💡
高萌来袭预警
“貘貘哒三不像”来啦
它似羊、似猪、似熊
短颈,圆眼,大耳
体态肥硕,四足短粗
圆乎乎的肚子
仿佛刚喝完几坛美酒
最有特点的要数它们的鼻子
卷曲着向前伸
仿佛一个小型探测器
貘是一种哺乳动物
善于游泳
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
西周时期
被赋予驱邪避害的寓意
是守护平安的重要象征
两只貘的背上
还背着各自的“玩伴”
一只小鸟,一条小蛇
萌态十足
让人忍不住想赶紧rua一rua
它的发现对研究
古代中国地理有重大意义
以貘为原型制作而成的
西周青铜貘尊
通体饰鳞纹
是古代的盛酒器
貘早已在我国消失
而出土于山西省横水墓地的它
证明了在距今3000年前的山西腹地
还有貘类动物生存的可能
且当时山西的气候水土
与今日大不相同
连貘这样喜欢潮湿的动物
都能自在生活
貘为何会消失?
除了气候变化的原因
人类的生产生活
也对貘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
农耕生产的发展
导致貘的自然生存空间缩小
以追求貘皮为目的的猎杀
也使貘的数量显著减少
《旧唐书》卷六九《薛万均传》中
就有关于貘皮曾作为
高等级生活消费品的记载
唐初,名将薛万均、薛万彻都多有军功。“太宗尝召司徒长孙无忌等十余人宴于丹霄殿,各赐以貘皮,万彻预焉……因令取貘皮,呼万均以同赐而焚之于前,侍坐者无不感叹。”
目前在东南亚尚存貘的近亲
——马来貘
透过它们,可以窥见古时貘的影子
△马来貘也被称为亚洲貘制器象物,示有其形
代表作还有这些……
自古以来
器物的设计制作有
“制器象物,示有其形”的说法
不少“尊”类器物
都以动物为原型创作
不仅反映出古时动物的分布区域
甚至可以看作重要的生态史料
比如,以犀牛为模仿对象的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是古人对曾生活在我国的苏门犀
细致观察的体现
也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
曾有犀牛存在的重要例证
△点击阅读:文博日历丨黄金比例好身材,打一食草动物
又如,在陕西宝鸡出土的
西周象尊
印证了3000年前
宝鸡一带气候湿润、温暖
确有大象生活过的痕迹
为研究气候的历史变迁提供了资料
△点击阅读:文博日历丨这件盛酒器,竟为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再如,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
商代野猪造型铜尊
△点击阅读:文博日历丨威猛小猪,商代仅此一只!^(* ̄(oo) ̄)^
代表在几千年前
猪的地位与现在的房、车相当
拥有的家猪越多
家世越殷厚
古人用高超的智慧与艺术造诣
将实用与美观融合于一器
定格下三千载春秋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刘杨
张原诚
2025-04-28
关注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