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沿着柏油路向村里行驶,摇下车窗的刹那,风掠过竹梢的沙沙声裹挟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顿觉凉意。这一刻,城市的车流轰鸣、人声鼎沸,像被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竹叶的呼吸。
这里的风是会认路的,它记得每根竹节的生长轨迹:从1960年代“南竹北移”的树苗,到如今三面环水的百亩竹海,六十年的光阴被风编成层层叠叠的年轮。
伴着未散的晨雾,站在这棵两百岁的古桑树下,树影婆娑间,低垂的枝丫,仿佛一位老者在无声诉说。
黄昏的观景台上,风突然变得具象。它先是掠过水库,裹着碎银般的水雾;又穿过竹林,染上竹沥的清苦;最后扑向我们的怀抱时,已变成薄荷色的凉意。远处自行车道上的游客像彩色的标点,而整片竹林正在演奏多重奏——新笋破土的脆响、竹叶摩擦的窸窣、鸟雀啄食的叮咚,这些声音如此清晰,仿佛风把每道声波都擦洗得透亮。
离村时,回望那片竹林,它依然在风中低吟。或许真正的宁静,不是万籁俱寂,而是让自然的声音填满耳朵,让草木的呼吸熨平心跳。小河村的风,吹散了浮华,只留下竹影与流水,在记忆里生长成一片永恒的绿洲。
来源:汤阴文旅
主编:刘玮 审核:郭天凯 责编:王红 编辑:王琰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