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5小时前
站在西冉村原来的村址上,追忆往事,心里是五味杂陈。
西冉村是海淀区一座有名的村子,地处杏石口路与旱河路交会处东北部,它包括西冉村、佟家坟、篱笆房三个自然村,历史上以蔬菜种植为主。
《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记载这里:“原是一片坟地,而冉姓人家坟茔最为高大,因此不多的几户人家在这聚落成村后,便管这儿叫冉村。”
据传呀,这冉家本是个大户,家里开着当铺。大约在清末民初那前儿,冉家在此圈地建坟,初称“冉家坟”。民国初期此地尚有部分墓地遗迹,之后这里形成东西向的散居村落,称“冉家村”。此后又因村民多集中在村落的东西两头儿,各自为政,便有了东冉家村西冉家村之分。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北平市城郊地图》上就有这两个地名。大约在解放初期两个村子被简称为东冉村和西冉村了。据老辈儿人传说,冉姓家中有个老公(太监)曾在村西修建了一座灵官庙。灵官可是道教的护法天神。庙宇大约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有房8间,内供灵官泥塑神像一尊,站像6尊,另有山门及古槐两棵,这个庙曾一度作为村务办事处,但早已荡然无存。那会儿,小村子只有几十户人家,而且多为看坟人家。后有外地逃荒的人在此落户,使村落逐渐扩大。因该村处在南北大道与东西大道交会处,往来人员很多。东西大道东至东冉村、黄庄、石佛寺、蓝靛厂;西至东平庄、黑塔、南辛庄。南北大道北至篱笆房、小屯;南至佟家坟、双槐树、半壁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有村民180多户,1300多人。当时的西冉村大队部曾设在西冉村内。
有一段时间呀,西冉村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人口倒挂村,不少租房户,是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做生意的商户,在“动批”关门之前,他们每天早上都会坐头班车从村里出发,开始一天的忙碌。
有新闻媒体2017年8月9日刊发的稿件中显示,西冉村有本地居民500多户,最高峰时外来人口有1.4万多人。
近些年,西冉村迎合时代步伐,城市化进程平稳推进,给西冉一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如果您对西冉村辖下的篱笆房,佟家坟的历史典故也感兴趣,咱们再找机会聊。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