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7小时前
俯瞰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组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摄)
新甘肃客户端敦煌4月29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今天,国内首个“交旅融合”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开园,并将于5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实现了古代邮驿和现代服务区的千年“握手”,标志着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由甘肃省公交建集团建设,总投资1.61亿元,是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响丝路1号线”项目的核心子项目。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因毗邻敦煌三危山北麓悬泉得名,东至瓜州县城60公里,西距敦煌市区64公里,是汉朝设置在河西走廊的官方驿站,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前后使用300余年,后被风沙逐渐掩埋。
1990年,甘肃文物部门对悬泉置遗址实施全面发掘,共出土文物7万余件。其中,出土的3.5万枚汉简详细记录了汉代邮驿体系与边塞治理,填补了史书记载空白,成为解密汉代丝路邮驿系统的第一手资料。2014年,悬泉置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街区里的中式风格餐厅。
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紧密结合敦煌市实施的悬泉置遗址保护与开发项目,对距离悬泉置遗址约6公里的柳格高速公路甜水井停车区升级改造,等比例复原悬泉置坞堡,新建街市及公共服务区等功能分区,与悬泉置遗址本体及数字展示中心共同构成景区。
“景区按照对遗址本体‘最小干预、科学保护’的原则,以‘服务区+文化遗产活化’为思路,集成了高速服务、游客导引、文化体验、特色商业等交旅融合业态。”省公交建集团所属新发展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涛介绍。
景区里的特色商店。
记者了解到,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响丝路1号线”项目通过建设公路、开发景区景点,实现了榆林窟、锁阳城、悬泉置等景区景点与公路服务区的有机串联,与莫高窟、月牙泉等西部核心景区形成互补之势。此次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的建成,既呈现了两千多年前悬泉置古韵风情,又满足了现代服务区停车、休憩、体验的需求,成为传承古代交通文化、丰富游客体验的全新平台和载体。
复原的悬泉置坞堡陈设。
来源|新甘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柴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