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3小时前
综合交通大会战——三年破局“断头路” 畅通路网启新程
“五一”节前,兰州市城区交通网络迎来关键性突破,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工程、火车站东路双向改造、南滨河路东延段至雁儿湾路连接段等三个节点治堵疏解项目接连完工通车。2024年起,兰州市以“民生交通”为切入点,聚焦群众出行“痛点”,全力攻坚“断头路”“梗阻路”等问题,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截至目前,18条“断头路”已顺利打通,7个城区交通节点治堵疏解项目按期或提前完工,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兰州市委、市政府强省会行动的决心,更成为检验干部作风、优化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
历史顽疾成民生痛点“断头路”治理刻不容缓
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长期以来受峡谷台地地形、铁路分割、黄土地质等自然条件制约,加之政策调整、资金土地要素不足、规划滞后、征拆成本高等因素限制,“断头路”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拦路虎”,部分道路因建设搁置形成“肠梗阻”,不仅影响市容环境,更让市民出行“堵心”。
群众对“断头路”的诟病,折射出城市治理的短板与民生诉求的迫切。为破解困局,兰州市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制定“一年改善、两年改良、三年改变”目标,系统推进治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将“断头路”治理纳入《甘肃省强省会行动实施方案》《交通强国兰州方案》框架,制定专项实施意见,并将打通“断头路”首次列入兰州市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按照“先急后缓”的顺序将60条“断头路”梳理纳入三年攻坚清单。
分级负责解难题 三年攻坚破瓶颈
为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兰州市建立“高位带头包抓,专班协调联动,各方全力推进”的分级负责制。每位市级领导负责一条“断头路”项目,去年现场督导调研68次,解决难题43个;成立城市路网专责组,协调多部门联动,破解手续办理、资金筹措、验收移交等瓶颈;市住建系统、主城四区干部发扬“攻坚精神”,啃下多个“硬骨头”。例如,城关区B639#路在市级领导包抓下,仅用11天完成拆迁,创造了“兰州速度”。后续建设中,针对群众反映项目实施带来的噪声、污染、出行受阻等问题,属地街道又联合物业、市政、供电等单位共同研究设计改造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全力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
走好群众路线 创新路径攻坚克难
修的是发展路,连的是群众心。兰州市坚持群众路线,通过信息公开、宣传引导争取群众支持。在城关区S376#道路拆迁中,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从发布征收决定、公告、安置补偿方案到完成全部征收工作,仅用11天时间,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一系列统筹谋划、整合推进的“神操作”加速了交通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捆绑管网建设,避免道路反复开挖,保障了地下管网建设与疏堵保畅通项目同步完成。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工程,是城区交通节点治堵疏解“一号工程”,项目配套建设了50米的管线专用箱涵,将各类弱电、雨水、污水、供水等管线归集到一个“大本营”,未来既能满足城市管线综合规划管理需要,降低管线维护难度,又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拓宽资金渠道,用道路提升土地“含金量”。通过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国家资金,2024年引导社会资金4395万元投入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了修路的资金来源问题,减轻了政府负担;打包实施整体开发项目,同步推进棚改与路网建设。多措并举下,2024年21个城市内畅项目顺利启动实施,其中,15条“断头路”陆续打通,4个城区交通节点治堵疏解项目接续完成,1971个停泊车位供给城区,市民出行满意指数显著提升。
畅通交通“微循环”激活城市“大发展”
“断头路”的打通,不仅解决了局部出行难题,更带来系统性效益。一方面,区域路网“毛细血管”畅通,带动城市主干道压力缓解,交通运行效率有效提高;另一方面,道路建设与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同步推进,提升了市容风貌,带动周边房产、商贸等经济发展。
雁滩片区B639#、B624#路紧邻宜和家苑商住小区,项目开发企业主动出资800万元承担道路建设费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也提升了房地产项目品质。南滨河路东延段至雁儿湾路连接段建成通车后,迅速盘活了雁滩东部、东岗片区的人流、物流,共有产权住房项目润兰嘉苑配售登记首日即迎来开门红。
2025年,兰州市将继续纵深推进“畅行兰州”建设,聚焦“群众反响大、实施见效快”的原则,逐年滚动实施“断头路”项目,同步深化交通综合治理改革。通过优化路网规划、强化资金保障、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力争今年内实施6大类、35个城市内畅项目:包括“断头路”贯通23条,节点治堵疏解项目5个,人车分离项目2个,城市快速路整治提升项目3个,公交站点优化提升改造项目1个,人行天桥加装电梯项目1个,构建内外联通、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兰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丨观澜新闻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梁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