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2小时前
春风拂过广袤的大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关于生命与自然的迁徙故事悄然进入尾声。5月的石家庄候鸟栖息地已骄阳似火。连日来,石家庄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鸟情调研小组赶赴石家庄候鸟栖息地进行了3次迁徙季调研,根据现状可以判断,春季迁徙季已基本结束,在滹沱河湿地、冶河湿地和槐河湿地中的鸻鹬类鸟开始繁殖,迁徙季中部分没有体力北迁的候鸟选择了留在石家庄。
春季迁徙季基本结束
春季迁徙季是候鸟大规模迁徙的时节,当春风捎来北方回暖的讯息,无数候鸟便踏上了前往北方繁殖地的征程。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高玉喜表示,2025年春季,石家庄迎来了历年来候鸟来到滹沱河记录最多的一次。
今年春季迁徙季最早发现北迁途经石家庄滹沱河湿地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2月21日,27只灰鹤途经石家庄,随后向内蒙古草原迁徙。这些灰鹤2月23日离开平山县继续北迁,根据鸟类追踪器显示,灰鹤最远到达外蒙古边界。2月22日,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山区,发现了3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秃鹫北迁途经平山县,不久秃鹫便继续北迁离开石家庄。
2月25日开始,滹沱河周边陆续发现小天鹅北迁群体,截至4月初,石家庄滹沱河湿地总共迎来近1600只大天鹅、小天鹅,这些天鹅在滹沱河湿地停留了近20天时间,陆续北迁离开。今年灰鹤、秃鹫、小天鹅出现在滹沱河的数量,是近年来发现最多的一次。
石家庄候鸟栖息地冬候鸟北迁离开
同时,滹沱河湿地、冶河湿地、槐河湿地的三有保护动物鸬鹚、赤麻鸭、秋沙鸭、斑嘴鸭等冬候鸟的群体也已离开湿地向北迁徙,只留下少量无法北迁的个体留在石家庄。
在春季迁徙季鸟情调研中,最显眼的是一只小天鹅和斑头雁作伴留在湿地,它们俩相依相偎在湿地觅食,长途跋涉的艰辛让它们耗尽了体力,再也无力继续北迁。它们停留在滹沱河,偶尔发出几声低鸣,仿佛在诉说着旅途中的艰辛与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这些留在石家庄的候鸟需要等到今年秋季候鸟南迁时,再跟随大部队南迁离开。
小型鸣禽和少量游禽开始繁殖
工作人员在调研中发现,滹沱河湿地有大批三有保护动物金翅雀、黑尾蜡嘴雀、黄喉鹀、小鵐、三道眉等小型鸣禽,数量庞大,这些鸣禽从黄河以南迁徙到石家庄候鸟栖息地进行繁殖,并未再次北迁。
目前,留在石家庄候鸟栖息地的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青头潜鸭、猎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震旦鸦雀、大鵟、黑翅鸢、红隼、雀鹰、长耳鸮等、短耳鸮;三有保护动物有绿头鸭、秋沙鸭、斑嘴鸭、绿翅鸭、黑水鸡、白骨顶鸡、白鹭、苍鹭、冠鱼狗、翠鸟、白腰草鷸、青脚鹬、小鷿鷈、凤头鷿鷈、银喉长尾山雀、棕头鸦雀、大山雀、山燥鹛、三道鹛草鹀、黄喉鹀、小鹀、大斑啄木鸟、大麻鳽、戴胜、八哥鸟、灰椋鸟、麻雀、喜鹊、灰喜鹊、环颈雉、白鹡鸰、灰鹡鸰、黄头鹡鸰等60余种。
北迁来的鸻鹬类鸟开始繁殖
随着春季迁徙季逐渐步入尾声,石家庄的候鸟栖息地却展现出了别样的生机与温情。滹沱河湿地、冶河湿地,槐河湿地这些平日里就充满诗意的地方,此时成为了鸻鹬类鸟的“产房”。
这些夏候鸟黑翅长脚鹬,那优雅的身姿宛如灵动的舞者,在湿地的浅滩上轻盈漫步,修长的红腿与黑色的翅膀相互映衬,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精心挑选着筑巢地点,用喙衔来一根根柔软的草茎,细致地搭建起温暖的巢穴,准备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金眶鸻、环颈鸻、长嘴剑鸻等鸻鹬类鸟也不甘示弱,它们或在沙滩和鹅卵石中穿梭,寻找合适的繁殖地方;或警惕地守护在巢穴周围,时刻关注着周围的风吹草动。崖沙燕已回到石家庄开始繁殖,这些小生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后代的关爱与责任。
石家庄候鸟栖息地,如同一个温暖的港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候鸟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安全的栖息场所。清澈的河水、茂盛的水草,为候鸟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广阔的湿地和茂密的芦苇丛,成为了它们躲避天敌的天然屏障。记者获悉,石家庄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与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的工作人员也时刻关注着来到石家庄的候鸟动态,为它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