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夜里,辗转难眠,百无聊赖之际,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情感萌动的青春岁月。那是1974年7月,刚刚高中毕业的我,回到家乡踏上了务农之路。在屯里,有两位同龄的姑娘,如同璀璨星辰,深深吸引着我。其中一位,家中只有姐妹俩,母亲对我颇为赏识,有意让我做上门女婿。她有些文化,给人一种温婉知性之感。而另一位,自幼失去母亲,却早早成为父亲得力的助手,虽然没有文化,可她善解人意、热情大方,像春日暖阳般温暖着身边的人。记得家中打泥砖的时候,晾晒泥砖、用稻草遮挡雨淋这些活计,几乎不用吩咐,全是她积极主动忙碌着。她的身影穿梭在泥砖与稻草之间,那股子热情与真诚,让我愈发心动。然而,美好的情愫却遭遇了阻碍。她的叔伯因我出身瑶族,觉得不能与壮族成婚。尽管他们未曾明言,但行为态度中流露出的拒绝之意,还是让这份感情不了了之。
时光流转,应征入伍至南疆巡逻查看界碑又参加自卫反击战6年后,我回家探亲。当我登门慰问她的父亲及叔伯时,他们眼中满是惊讶。曾经那个在家中因营养不良而又瘦又矮的孤儿少年,已然变成了英姿飒爽的帅气军官。他们或许在心中暗自后悔,当初没有成全侄女与我的姻缘。此时,母亲又极力推荐让我娶小我十岁左右的表妹回家,帮忙做农活、干家务,甚至还通知表妹当夜就来家中相亲仪式感。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毕竟兄妹成婚,于伦理不合。那时,在军队驻地,已有一位高中毕业的女生热烈地追求我,她甚至敢违抗父母为她介绍嫁给军医的优越安排,发誓“非我不嫁。”的决心雷打不动,父母骂也不放弃。
表妹韦秀华得知我要外出,步行陪我上街合影留念。我顺手给她买了一张手帕,没想到后来她来信说,她把这手帕当作我爱上她的定情信物。回想起来,着实有些辜负她的心意。而那位驻军县城的女生,为了能与我相聚,和母亲一路乘车到百色,因没有前往平果的客车,母女俩竟坐船马不停蹄地紧赶,又换乘客车来到榜圩镇与我汇合。这份执着与深情,最终让我感动并接受了她。而我喜欢的本屯壮族美女,一个招来女婿上门。另一个却远嫁异地他乡为人妻人母去了。表妹韦秀华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嫁入深山瑶寨里,有了自己的归宿。
那些过往的情感经历,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这个失眠的夜里,缓缓展开,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2025/5/6/凌晨三点作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