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编者按:2023年以来,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持续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紧扣“135”(紧盯一个目标,把握三个关键,做好五篇文章)示范区新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布局,全面系统推进示范区建设,如今郴州这五篇文章交出怎样的答卷?在示范区“五月宣传月”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写好“五篇文章”》系列报道,今天聚焦《“水立方”模式创品牌》篇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罗海勤 郴州报道 郴州,这座因水而灵动的城市,通过“四水联动”“八水共治”,构建起立体化、协同化的郴州“水立方”模式,持续书写着“郴州好水 生活更美”的生态篇章。近年来,郴州聚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建设主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水答卷”。 春日的西河,碧波轻荡映繁花,白鹭翩跹舞翠华。百公里长的“身躯”,宛如一条灵动的玉带,蜿蜒流淌于青山翠谷之间,滋养着一方水土。 今日之西河,水面澄澈,两岸青翠。 “以前西河两岸杂草丛生,水质浑浊,现在水清了,岸绿了,成了休闲的好去处。”这是西河沿岸村民李春燕的印象。西河的蜕变,正是郴州“百河千库万塘”工程的缩影。 “百河千库万塘”工程是郴州“水立方”模式的重要实践之一。2023年以来,以耒水为轴,郴江、西河、武水、舂陵江、永乐江为带,大中型水库为点,系统治理大小河流、除险加固小型水库、复原塘坝应有模样,织密织牢水安全网。 以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例,郴州通过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流域内的河流、水库、山塘进行系统治理。通过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西河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沿岸建成生态廊道30公里,成为省级美丽河湖样板。 在郴州水系版图中,还有另一颗明珠——东江湖。作为国家战略水源地和湖南省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是郴州水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 东江湖,水质连续9年保持Ⅰ类。(何洪海 摄) 近年来,郴州以最严标准守护这一湖碧水。流域内,全面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复湖滨河滨湿地;湖岸上,环湖乡镇、集镇污水收集处理管网全覆盖;湖心中,新能源动力船凌波,污染“零入湖”。 目前,郴州完成了253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出问题的整改,全市5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东江湖水质连续9年保持Ⅰ类。 郴州的水保护实践,是协同共治的生动体现。郴州建立“河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引入智慧监管,利用无人机、水质监测浮标等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率;同时,发动公众参与,设立“民间河长”“护水志愿者”,形成全民护水格局。 如今的郴州,江河湖泊焕发新生,郴州“水立方”模式越来越引人注目,先后在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中非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论坛等国际会议上重点推介,郴州“水立方”模式正在走向世界。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